咸豐縣域數字鄉村賦能項目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杭州研學圓滿成功

雙軌并行探共富路徑,學用結合謀鄉村振興。
2025年3月16日至22日,阿里巴巴集團、友成基金會與咸豐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咸豐縣域數字鄉村賦能項目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杭州研學”活動。2024年實施“好主播計劃”,通過100天陪跑培訓,服務鄉村產業人才,完成440人線下培訓(880人次)及15期線上培訓(觀看3006人次)。舉辦直播PK活動,推廣咸豐特色產品,5期活動覆蓋1066人次,累計交易額3.3萬元,觀看8.31萬人次,短視頻播放量達131.4萬。杭州研學活動聚焦“頭雁”引領與“合伙人”賦能,為60余名黨政干部及企業代表定制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學課程,解碼浙江鄉村振興經驗,助力咸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數字引領鄉村路,智慧賦能振興途
杭州研學活動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開班,咸豐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袁明江、阿里巴巴社會公益部沈象桂、友成基金會鄭瑤出席并致辭?;顒邮兹?參訪阿里巴巴9號館,了解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及企業文化;隨后研學杭州電商直播基地,體驗官方直播間,參與直播主題分享與互動答疑,助力鄉村振興與數字化轉型。
發達地區的經驗雖不可復制,但可學習借鑒。他將把杭州研學的先進思想與發展模式帶回村,結合本地實際,以科技驅動農業轉型、數智賦能全產業鏈、文化激活鄉村基因,推動政企民共治,因地制宜實現鄉村振興破局。他山之石精研活用,因地制宜方能破局振興。(黃金洞鄉石家壩村黨支部書記歐曲)
未來鄉村繪藍圖,綠色發展譜新篇
侯彪老師以《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題深入剖析科技賦能農業、生態經濟融合、鄉村治理現代化等核心議題,為學員構建系統性框架。
研學中,學員們深入浙江多個未來鄉村、橫一村、新宇村、青山村、徑山書院、窯里村等,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案例剖析等形式,全面學習浙江鄉村振興與產業創新。從橫一村了解鄉村治理、農文旅融合、智慧服務等未來鄉村模式。頂層設計為魂:以“未來大地”IP新形象實現從落后到振興。
“學習不能改變我們全部,但是我們可以從學習中打開思維,開拓眼界,對接資源,體驗到科技帶來的新生活。”魏艷表示本次杭州研學帶給她許多啟發,對科技賦能產業升級有了全新的認知。(咸豐縣青年公社農場負責人魏艷)
文化藝術潤鄉土,傳承創新共繁榮
杭州是全國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以爭創一流的標準,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杭州韻味,將中國潮流與世界接軌,推動海內外手工藝領域的協同發展與創新融合。在非遺文化等方面參訪學習余杭區窯街(自然造物)文創、非遺、手工藝,結業儀式上,學員代表們分享了學習心得,紛紛表示浙江經驗為咸豐鄉村振興提供了“方法論”與“工具箱”,尤其在數字治理、產業融合、生態價值轉化、電商發展、非遺文創等方面啟發深遠。
“構建一個‘數字鄉村大腦’,設立一所鄉村振興人才學院,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IP’。讓我們以數字技術為杠桿,在守正創新中走出具有咸豐特色的共富之路!”學員廖運,用三個“一”總結了此次研學的收獲,提出自己的建議。(遇見湖北電商有限公司經理廖運)
咸豐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袁明江強調,鄉村振興需借鑒浙江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示范,發揮基層干部和企業“頭雁效應”,通過產業帶動實現共同富裕。政府部門要強化政策支持與要素保障,注重實效轉化,創新性落實經驗,推動政企協作、知行合一,以點帶面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以“天更藍、心更暖”為愿景,用平臺和科技的力量,共建美好社會。基金會積極回應踐行國家戰略,主要關注鄉村振興、綠水青山、助殘扶弱和應急救災等(阿里巴巴社會公益部外派部總監沈象桂)
人的全面發展是最大的公益。友成基金會成立15年來,以推動人類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鄭瑤)
杭州研學以“政府搭臺+企業賦能+人才實踐”三維聯動,搭建數字化橋梁,助力鄉村數字賦能、整村運營、電商助農與文化IP培育,深化政企協作,重塑產業鏈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