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互聯網巨頭的下半場,是云計算的較量

  1.互聯網巨頭,卷向云計算

  2006年,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正式拉開了云計算的帷幕。彼時的中國云計算大地上,還是一片荒蕪。

  16年后的今天,云計算的價值早已在國家政策和經濟層面得到充分認可,在互聯網那個巨頭們面臨流量紅利消失、主營業務增長緩慢等困境時,云計算更是被奉為最關鍵的“解藥”。

  中國云計算的第一顆種子,是阿里巴巴——2009年,阿里云成立,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早布局云計算的企業,馬云更是放下一句話,“如果我們不做云計算,將來會死掉”。

  而馬化騰、李彥宏所持的態度,卻與馬云完全不同。

1.jpg

  在2010年的中國 IT 領袖峰會現場,當被問到對云計算的理解和之后進入云計算領域的計劃時,馬化騰說,“現在看來還為時過早,可能過幾百年、一千年之后,到阿凡達那時候確實是有可能。”李彥宏更是直接表示,“云計算這種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就是新瓶裝舊酒,沒什么新意”。

  從三家互聯網巨頭的領軍人物對云計算的認知和態度,也很大程度上能夠窺見這三家公司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戰略,以及發展情況。

  如今中國數字經濟到了進入下一階段的臨界點,在數字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云計算,也已經進入深水區。

  中國的云計算也在快速崛起,根據Canalys 6月初公布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同比增長21%,達到73億美元,領跑全球云服務市場的增長。

2.jpg

  (圖源一點財經)

  現在沒有人質疑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也沒有人質疑“云計算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水電煤”這一說法,在即將到來的數字經濟時代,云計算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2.從規模到盈利

  在明確了云計算的潛力之后,華為、騰訊百度等頭部科技公司迅速入局,并持續加碼云計算。

  現在來看,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格局已經比較明晰了,由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組成的“四朵云”,已經占據了80%的中國云計算市場。

  據Canalys2022年Q1中國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在2021年中國云服務市場份額中,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的市場占比分別為 36.7%、18%、15.7%、8.4%。

  除此之外,許多互聯網大廠已經盯上了這個萬億市場,京東、字節和快手蠢蠢欲動,號稱“無邊界”的美團也曾大舉布局過云計算業務,但云計算市場僅剩兩成的市場份額,這場競爭無疑是激烈的。

  當規模已經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要考慮的就是盈利問題了。

  “四朵云”中除了入局較晚的華為表示“盈利不是我們當前階段關注的事情”外,阿里、騰訊和百度,都已將盈利目標提上了日程。

3.jpg

  騰訊的2022年第一季報中,表示將IaaS及PaaS的發展重心,放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及實現高質量的增長上,以此改善利潤率。顯然,騰訊云的重點正在從收入規模向盈利能力轉變。

  目前國內云市場增速下滑,百度智能云相關人士也曾對媒體透露,“百度智能云2022年目標是實現盈利”。

  而云計算虧損是個普遍現象,盈利也一直是個難解之題。

  但難解不是無解,數月前,阿里云就給了國內云計算市場交上了一長張盈利的答卷。

  今年5月26日,阿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財年財報顯示,2022財年,阿里云EBITA利潤從2021財年的虧損22.51億元,扭虧至2022財年的盈利11.46億元。

4.jpg

  (圖源阿里財報)

  這是阿里云從2009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也讓阿里云成為目前國內唯一實現盈虧平衡的云服務商。

  對此,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盈利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這是對阿里云長期堅持技術投資的回報。”

  華為云首席產品官方國偉認為,“云計算業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而云計算這場“持久戰”的盈利困局,大多源于兩點。

  一是云廠商需要進行大量基礎設施投入。云計算的概念原本就是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小程序,因其“大”的屬性,投入自然不會小,只有大量投入,才能有規模效應。

  馬云曾經說過,“我每年給阿里云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在公布完2022財年財報后,阿里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也披露,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技術投入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

  二是云業務前期研發投入依舊巨大。“云”本質上來說,就是要把IT替換掉,這就意味著云平臺必須提供計算、存儲、網絡、AI等一站式服務。服務、業務、客戶的增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這也決定了云平臺短期內無法盈利。

  3.云計算的下半場

  對云計算的后來者來說,僅剩20%的市場份額讓這個賽道的競爭加劇;但對已入局的互聯網大廠來說,面臨的挑戰也十分艱巨。

  頭部選手面臨的第一個盈利挑戰就是云計算業務的增速放緩。雖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白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但隨著消費互聯網紅利的褪去,云計算業務也面臨著減少的困境。

  當云計算業務需求減弱之后,業務金額高、續訂率高的政企大客戶成為新一階段的爆發增長點,阿里云、騰訊云也都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力。

  但除了“四朵云”外,天翼云、聯通云、移動云等長期深耕在政務市場的玩家,在獲取政企大客戶時有更強的優勢,也不得不防。

5.jpg

  云計算廠商們不僅在國內大展拳腳,也在逐步走向海外市場,與亞馬遜、微軟等海外云巨頭“掰手腕”。

  騰訊已經展開了全球化業務布局,阿里更是表示,致力于為出海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技術服務,以自身強大的出海云生態,為更多中國企業賦能。意味著國內出海的企業,在海外依舊能夠享受到國內云廠商提供的服務。

  客觀來說,現階段國內的云計算能力與國外相比,依舊有一些差距。

  但阿里云智能彈性計算產品線負責人張獻濤表示,“云計算的產品和技術日臻成熟,云計算業務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前夜,非常看好它在未來十年的增長勢頭”。

  當下,乘著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機遇,中國云計算市場也將邁上新臺階,云計算的下半場,依舊形勢大好。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m.qgjzzl.cn/hangye/internet/2022-08-22/5567.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