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順豐,擠進即時零售千億市場

1.巨頭戰略大調整
即時零售日益擴大的市場規模,是巨頭們眼里的突破口。
互聯網人口見頂,就意味著新的流量趨于零,就像過山車效應,一旦升到最高點,下一秒迎接你的只會是下降。當大量業務走勢都呈現下坡狀態時,即時零售的配送業務,卻一直在向上突破。
事實上,在即時消費中,餐飲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前幾年其它品類的即時零售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用戶在餐飲外賣的備注中寫“小哥幫忙買瓶醬油”“幫忙買瓶可樂”之類的額外需求。
漸漸地,互聯網巨頭們也意識到了人們的即時性需求不止外賣,生活用品和商超百貨同樣有很大的需求。
據申萬宏源預計,到2030年,在即時配送行業的場景中,餐飲外賣占比將為25.2%,生鮮水果占比將為37.5%,商超到家占比將為28.2%,其他類型占比將為9.1%。
就這樣,即時零售的業務從外賣擴展到商超、零售,甚至生鮮、買藥,即時配送的邏輯是“只要合法,萬物皆可送”。
美團買藥
當巨頭們的其他業務增長受限之后,更是加大了對即時配送的投入。
今年Q2業績電話會上,京東明確“把同城零售作為新的業務與服務來設計,之后會有更多的系統、產品、品類來滿足統籌。”
京東對同城零售的布局,早就加大了力度。2021年,京東便將“小時購”業務嵌入京東APP中,盯上同城業務,提出“分鐘達”;今年6月,辛利軍透露“京東已經考慮做外賣業務”。
京東小時購
顯然京東對同城零售的探索從未停下。
作為即時零售頭部玩家,美團也沒有放棄這塊蛋糕。
美團推出閃購業務,打出“最快30分鐘萬物到家”的口號,對標京東的“小時達”。并在二季度財報中,將美團閃購、民宿和交通票務與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合并入統一板塊“核心本地商業”。
將美團閃購并入核心版塊,足以見得其吃定即時配送的決心。此外在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閃購業務也得到了王興的認可。
與京東美團一起搶奪市場的,還有順豐。
2021年12月,順豐同城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了“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順豐集團董事長王衛,在敲鐘儀式現場直接表示,“客戶對“快”有新的要求,分鐘級配送是物流行業大趨勢”。
再加上蜂鳥、uu跑腿等玩家的參與,即時配送的搶奪戰早已進入白熱化狀態。
2.為什么是即時配送?
說到即時配送,其實它也是近幾年才被重視的業務。
艾瑞咨詢研究院測算,即時配送服務行業的年訂單量,從2016年的46億單增至2020年的210億單,這是即時配送突飛猛進的5年,并預測到2025年,將增至795億單。
那為什么是即時配送?
事實上,即時配送對巨頭們來說,不僅僅一項業務,更有可能是下一個風口。
即時配送的前路已經非常明晰,有兩個讓巨頭們必須入局的理由。
第一,即時零售能夠覆蓋的商品面更廣了。
回到2015年、2016年,那個時候對即時零售的理解無非就是外賣,但現在的即時零售,除了送餐飲之外,更多的商品被劃分進零售范圍。
即時零售的范圍大了,人們的使用可能就會變大,那么對即時配送的需求也會同步增加。
第二,即時零售太過便利,以至于擠壓了傳統電商的生存空間。
假設在一個周末,你想邊一追劇一邊喝點飲料,打開冰箱發現家里的囤貨已經喝完了,這時你會選擇頂著烈日跑到離你家好幾百米的便利店買上一瓶,還是用手機下個單,30分鐘內就能將飲料送到你手里?
后者顯然更便利,而一旦你習慣了東西想要隨時就能得到,你的囤貨習慣大概率會丟失。從易耗品、日用品等來看,即時配送已經在逐步取代傳統電商,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
即便現在很多平臺都能實現次日達、當日達,但相比即時配送的30分鐘達、1小時達,依舊有一定的差距。
況且從本質上來說,即時配送與京東、美團、順豐等巨頭原先的業務也有一定的重合度,甚至可以說是重合度極高。他們布局即時配送,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也不需要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態。
但反過來看,這門生意入局門檻不算高,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塊“香餑餑”,意味著即時配送賽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頗有將成為互聯網巨頭們下一個主戰場的趨勢在。
3.即時配送的重中之重
即時零售和即時配送,是包含關系。即時配送的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即時零售的重中之重。
即時零售基本上可以說是國內獨有的產物,也只有國內的物流體系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也就是說,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即時零售的重點,基本可以歸為三個板塊。
首先是用戶的即時需求。
近兩年,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用戶的即時需求早已大大增長,這并不是難點。特別是當前即時零售的受眾大多是年輕人,即時消費的需求是必然存在的。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的,“用戶意識一旦覺醒,我們再開拓場景,對用戶進行更好的教育,讓用戶接受這種生活形式,用戶粘性自然會增加。”
其次是本地供給。
即時零售的供給,一般是距離消費者5公里范圍內的本地線下實體,換句話說,即時零售靠的是本地實體。
隨著即時零售發展越來越成熟,生鮮、母嬰用品、糧油食品等等,都將出現在即時零售平臺上,“30分鐘萬物到家”和“外賣送一切”或許真的能成為未來的主流的消費方式。
最后就是即時配送,也就是履約。
物流配送的速度,是除了商品品質和價格之外,最能決定復購率的關鍵因素,配送越及時,消費者體驗越好,而平臺們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基于即時零售依靠本地供給的特點,許多線下商超、便利店都是即時零售的供應點,線上渠道能夠帶動線下店鋪的經濟增長,反過來看,這些線下門店間也間接成為了平臺即時零售的前置倉,而前置倉模式的履約能力,不必多說,都有目共睹。
即時配送作為即時零售中的關鍵一環,難免會被巨頭們爭搶。消費者的體驗訴求,是最堅定的商業之錨,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會存在市場。只是即時配送這一戰,注定是場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