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劉暉:實體經濟要持續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實”

11月28日消息,在日前召開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國式現代化下的新型實體企業發展之路主題論壇上,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京東集團共同發布了《“從實體中來 到實體中去”——新型實體企業詮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指出,實體經濟要持續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實”。
劉暉認為,新實企業具備兩重屬性,一方面是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另一方面則是數字技術和能力。新實企業根植于實體經濟,成長與實體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供應鏈不僅是實體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聯更會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獨特的價值。
劉暉以京東在雙11為案例,從穩基礎、穩發展、穩信心三個方面闡述新實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一些實踐。
圖源:半月談網
劉暉指出,穩基礎方面,新型實體企業穩了供應鏈就更加穩定。大量的新型實體企業都是深度參與產業鏈,通常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降本增效,特別是解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和市場拓展等困難,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發展。像京東雙11,開門紅28小時就有近5萬中小品牌、近7萬中小商家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原產地和產業帶的單量比去年增長了80%。
同時,穩基礎還表現在鄉村振興方面。京東正在大力推動高質量農產品消費升級和農民增收的正循環,京東的“貨網”“云網”“倉網”的三網通深度融合,正在成為提升鄉村產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一代基礎設施。
圖源:半月談網
在穩發展上,劉暉認為實體經濟的數智化升級是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數實融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此外,對線下實體零售服務業的幫助也是實現數智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體現之一。利用即時零售的模式,消費者在線上平臺下單,商品不是從京東倉庫發出,而是家附近的3公里內的商超、便利店發貨,可以有效激活線下零售店的活力,可以進一步提升線下零售企業的數字化水平。
數據顯示,在京東雙11超過20萬家線下實體門店入駐京東到家,門店數同比增長100%,超過1800個縣區市消費者體驗到最快分鐘達的即時零售服務,帶動各類型實體零售商家和廣大品牌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增長。
而在穩信心方面,京東方面認為有責任的供應鏈是實體經濟中穩定和實在的力量,用責任穩信心是供應鏈的價值所在。今年雙11,京東物流智能供應鏈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遍布全國的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大規模處理量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企業采購采購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呈現出“通用”到“專業”,從實物到服務的明確變化。
圖源:京東物流官微
劉暉談新型實體企業給實體經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時指出,降成本方面,通過扎實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減少流通環節,有效降低了產業鏈整體成本。提效率方面,通過智能供應鏈預測和協同,幫助企業提升庫存周轉率,激活現金流。在懂產品方面,通過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提升新品研發效率,實現新品即爆品。在好價格層面,通過優化產業鏈的利潤分配,既享受低價,又給上游企業健康發展留下了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