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全面盈利,醫藥電商的春天來了

1.京東健康全面盈利
這一次,醫藥電商賽道迎來了新的轉機。
3月22日,京東健康發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人民幣467億元,同比增長52.3%。
同時2022年京東健康凈利潤為3.8億元,去年凈虧損為10.7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凈利潤達26.2億元,同比增長86.6%。
營收和利潤增長速度雙雙突破50%,這份成績單,不可謂不優秀。
具體來看,京東健康收入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醫藥健康產品零售與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的所得服務收入。
其中,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所得商品收入還是京東健康的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京東健康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所得商品收入404億元,同比增加54.2%,目前占公司總收入的86.5%,且占比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線上平臺、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的所得服務收入由2021年的45億元增加41.4%至2022年的64億元。
值得一提是,京東健康的活躍用戶增長速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過去12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超1.54億,相較去年同期凈增長了3100萬活躍用戶。
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在2023年的電商行業中,已經十分罕見。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京東健康第一次披露盈利消息,在第三季度,京東健康就已經實現營收105.2億元,同比增長42.1%;經營利潤為7722.5萬元,上年同期的經營虧損為5.56億元。
從那時開始,互聯網醫療行業就迎來了轉折點。
從政策看,近期行業里也迎來了多個利好消息。
去年12月15日,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提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有序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發展,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3月2日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醫療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12月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占網民整體的34%,同比增長21.7%,成為2022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
圖源:央視網
綜合來看,京東健康的營收、利潤、用戶的高增長數據,給整個醫藥電商行業帶來新的鼓舞。
站在3月末的春光里,似乎醫藥電商的春天終于來了。
2.醫藥電商迎來風口
隨著醫藥電商行業的發展,已經有大量用戶逐漸建立起了以醫藥電商渠道為主的購藥習慣。在2021年中國醫藥電商研究報告中顯示,只有11.1%的消費者表示“幾乎全在藥店或醫院買”。
圖源:中國醫藥電商研究報告
這背后的消費轉變,以及健康事業的剛需特性,為醫藥電商的大規模發展,帶來了新的利好。
而整個大健康產業中,其實包含多種業態,也就意味著將會帶來多重機會,具體來說,醫藥零售、在線問診、數智化服務、互聯網醫院等等都是新興產業。
其中醫藥和醫療服務是最基礎的兩個部分,京東健康的切入點也選擇在醫藥上,其主要業務包括零售藥房業務、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作為京東集團孵化的第三只獨角獸,劉強東一直對京東健康寄予厚望,他曾對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說,“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
回顧京東大健康領域的布局歷程,劉強東是絕對繞不開的人物。
2014年的某一天,曾在宿遷任職的泰州市領導約劉強東見面,希望與京東聯合打造“醫藥城”項目。雙方會面結束后,劉強東迅速派出小組去泰州實地考察。
隨后考察組就反饋了結果:風險很大。即使是現任京東零售負責人辛利軍前去探訪,給出的回答依舊是“很難做”,認為京東應該放棄這個項目。
劉強東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反而強硬地回答“正因為難做才有價值,你們要么做成,要么換人。”
6年后,京東健康成功上市,劉強東收獲了自己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在上市的致辭演講中,CEO辛利軍特別感謝了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正是他的戰略格局和超前眼光,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更好、更踏實。”
在這里我們無意過分夸大劉強東的作用,從京東健康的營收占比來看,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其實本質上還是走的“零售”那一套。
財報中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在全國范圍內的藥品倉庫和非藥倉庫數量分別增至22個和超過500個,京東大藥房藥品“自營冷鏈”能力已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京東大藥房DTP藥房(Direct to Patient,即直接面向患者提供專業服務的藥房)經營超過400個特藥品種。
從這幾組數據來看,京東健康的營收利潤雙增,很大程度上背靠著京東物流帶來的高效配送服務。
在2021年的時候,京東健康80%的自營藥品訂單已經實現次日達。
所以在行業內,也一直認為,京東健康實際上是披著醫藥外衣的一家零售公司。
在廣闊的大健康行業中,京東健康需要持續加強在自營商品零售之外的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服務等多方面布局。
當然,不止是京東,阿里、美團也在醫藥健康領域加速布局。
從營收規模來看,阿里健康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六個月里,實現收入115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5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2.8元,實現了凈利潤扭虧為盈。
和京東健康一樣,阿里健康也收獲了扭虧為盈的好消息,但同時,阿里健康也同樣以醫藥零售帶來的收入為主。
除了兩大巨頭之外,美團、叮當快藥等同城零售巨頭,開啟了對醫藥電商的革新。
最新的消息是,美團買藥Slogan由原本的“買藥上美團”變成了“24小時看病買藥”,進一步升級了醫藥零售和服務的水平。
圖源:美團APP
簡單來說,京東健康的成功離不開劉強東的戰略眼光,但是在財報收獲好消息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互聯網大健康行業中存在的模式單一、競爭越發激烈等問題。
因為春天來了,挑戰也來了。
3.面向未來,迎接挑戰
在京東健康發布財報的同一天,另一家醫藥電商公司平安好醫生也發布了財報。
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去年營收為61.6億元,同比下滑16%,年內虧損為6.1億元,同比收窄60.3%。
具體來說其虧損的原因在于,健康服務板塊收入同比下滑25.3%,需要線下履約的健康服務項目,例如體檢等的履約受到負面影響,導致線下履約服務類收入下滑。
同行的案例清楚的告訴我們,在醫藥電商行業全面復蘇之際,行業里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對于京東、阿里來說,除了前文提到的“營收大多靠醫藥零售”之外,擺在眼前的最大挑戰,來自于同城零售。
以美團為例,買藥業務,和閃購業務聯動,在最新業務升級中,美團將線上問診的時效提升到了三甲醫院醫生平均1分鐘內響應,30分鐘問答的高標準。
再加上其30分鐘送藥上門的高效配送服務,消費者可以在一小時之內完成問診、買藥、收貨、服藥的一次尋醫問藥全流程。
和京東健康依靠京東物流的高效配送領先全行業一樣,美團的624萬騎手,成了更快速更高效的代表。
當然,對于美團買藥來說,也存在配送成本、醫藥種類、實體店運營成本等問題,但從消費者體驗來看,已經給行業帶來新的威脅。
除了同城醫藥零售之外,健康行業中的“問診”和高水平跟蹤服務,成了所有巨頭共同面對的問題。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期待調查中,對問診服務有所期待的用戶占43.3%。
在過去三年線上診療需求持續爆發,但隨著全面放開之后,重新走回線下醫院,以及線下問診具備的長線追蹤服務等特點,就給行業提出了“高水平問診”的新要求。
圖源:艾媒咨詢
如何快速構建起醫生、患者、平臺之間的信任,沉淀用戶心智,是重中之重。
綜合來看,京東健康最新披露的財報,給醫藥電商行業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阿里、美團等巨頭的加速入局,在帶來行業競爭的同時,也在加速互聯網健康服務水平的持續提升。
作為目前電商行業中少有的高增速、高天花板賽道,未來醫藥電商還有更多細分賽道和服務等待入局,擺在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面前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廣闊的醫藥電商行業,遠不止賣藥這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