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進軍房地產開發行業,已經投入145億買地

1.最近三年,京東花了超過145億元買地
京東在房地產領域的野心,終于暴露了。
2月份,京東今年初在北京花31億拿下總部對面的一塊土地。該地塊土地面積約7.17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規模約19.46萬平方米。建筑使用性質為住宅、商業、辦公及附屬配套設施。
到今年5月份,關于這塊土地的具體使用規劃終于出來了。
具體來說,這塊土地上未來將建起近4000套可拎包入住的員工公寓。而京東在這一項目的總投入預計將超過60億元,預計相關公寓的租金價格約為市場價格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這4000套公寓中,還為實習生準備了千余套公寓,并配備幼兒園、游泳館、休閑健身等區域。
伴隨著消息的全面擴散,一時間,“劉強東花60億給兄弟們蓋房子”的聲音,傳遍網絡。
如果再加上去年劉強東投入百億設立的“住房保障基金”,京東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成為近年來京東在員工福利的最大投入,也是近年來行業最大的員工福利投入。
但相較于這些令人羨慕的福利,我們更關注京東在房地產開發領域的布局和發展情況。
作為一家電商為主業的平臺,實際上京東近年來在實體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多。
前文京東拿下地塊的經營主體為北京越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企業注冊資本330000萬人民幣,超過了99%的北京市同行。
圖源:天眼查
目前,這家公司已經獲得了房地產開發企業二級資質,可以承擔該保租房項目的建造任務。
除了這家公司之外,還有一家北京聯茂方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歸屬于京東旗下。
而聯茂方泰曾拿過京東北京亦莊總部二期項目地塊,并主導了該項目的開發過程。
同時,聯茂方泰公司還與卓越集團開展合作,在上海、南京落地了兩大商業綜合體。
從這些房產開發項目來看,京東集團目前已經具備獨立房地產開發、運營等領域的豐富經驗。
前文提到的那4000套公寓,很大可能將由京東集團獨立開發完成。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開發房地產的資本支出”為60.97億元,最高的是2018年的88.57億元,近6年合計支出超過260億元。
在具體的買地方面,2020年—2022年,京東購買土地使用權的支出分別為15.18億,78.25億、52.36億,三年合計超過145億元。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京東對于房地產開發的野心,越來越大。
2.拆解京東的地產版圖
除了此次破圈的“劉強東為兄弟們蓋房子”事件,京東此前也曾多次自行拿地建設辦公大樓。
實際上,京東的地產開發版圖,并沒有局限在員工福利房、辦公大樓建設等單一領域。
2007年,自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開始,京東就會時不時圈下幾塊地以設立各區總部、布局物流產業以及建立倉儲規劃。
2009年,京東正式開始在全國購買倉儲用地,拿下江蘇宿遷、上海嘉定兩地共計約37萬平方米的土地。
2010年,京東又買下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土地,計劃建造亞洲最大的電子商務物流中心。
2012年,京東以底價2.95億再成功獲得一宗北京亦莊地塊。
2013年,京東與重慶簽約,在巴南區布局電商產業園,與此同時于昆山,拿下總占地面積約1500畝的土地。
2014年,廣東揭陽市與京東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德金屬生態城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同時,京東集團華中物流基地在武漢新洲陽邏開發區開建,規劃用地1280畝。
……
可以看出,京東在地產領域的布局很早就開始了,并且已經覆蓋了諸多領域,其中,產業園是京東的重頭戲。
具體來說,可劃分為京東物流和京東云兩大陣營,分別為京東物流的亞洲一號物流園系列、京東云系列的數字經濟產業園。
大家最熟悉的京東地產項目,就是亞洲一號。
2022年618啟動時,京東首次公布了其“織網計劃”的建設成果。當時,京東已經搭建起43座“亞洲一號”大型智能物流園區和全國范圍內運營的約1400個倉庫物流網絡。
數字經濟產業園,起步于2017年,截至2022年12月,京東云已服務全國100座城市,運營數字經濟產業園超70個,聚集企業60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國內加速布局更多產業地產、物流園區之外,京東還在海外建設更多物流倉儲空間。
上個月,京東產發斥資2.5億英鎊(約合21.43億人民幣),收購高盛位于英國的大型物流資產包,類型包括辦公空間、工業工廠和物流倉儲空間。
如果這筆交易成功后,交易金額將刷新今年中國投資英國的最高紀錄。
除英國外,京東產發還布局了印度尼西亞、荷蘭、越南等地。
不只物流,在京東涉及的醫藥、互聯網科技、實體經濟領域,也有相關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數據中心、大型商業MALL等布局。
截至2023年5月,京東已先后在西安、沈陽、石家莊、重慶、合肥等城市開設了京東MALL及超級體驗店,并在全國超60座城市布局城市旗艦店。
透過上述內容,我們了解到,目前京東的房地產布局,覆蓋了物流地產、產業園、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等多個領域。
在這龐大的地產布局中,前段時間拆分上市的京東產發,就是京東在地產領域的核心角色。
今年3月底,京東將旗下的“京東產發”分拆,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據京東產發的招股書顯示,截止2022年底,京東產發已于中國29個省級行政區及海外4個國家開發、擁有或管理219個物流園區,已落成物業、開發中物業及土地儲備總面積超過2000萬㎡。
截至2022年末,京東產發的海外總物業數量達到67.9萬㎡,體量相比2020年增長了近10倍。
綜合來看,從物流園,到房地產,再到海外地產,京東的地產野心在與其各項產業結合的過程中,逐漸落地。
3.京東化身新型實體企業
實際上,不止京東,近年來,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蘇寧都相繼跨界進軍地產行業。
自帶流量體質的他們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進行嫁接、重整,從自身的平臺優勢出發,著力打造帶自身特色的服務型房產平臺。
2020年,劉強東讓京東順勢而為,將戰略定位從“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升級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隨后京東又有了一個更簡練明確的集團定位:“新型實體企業”。
新定位的背后,是京東在傳遞“電商”之外的更多新氣息:不局限于賣貨滿足消費需求,而是圍繞“商品供應鏈+物流供應鏈”,構建出一整套供應鏈基礎設施。
在電商行業中,京東擁有著豐富的電商資源、強大的物流優勢,是一個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電商巨頭。借助這種自身優勢和影響力,京東開始涉足布局產業地產,并向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打造及完善的產業新城模式發展。
而在布局地產的過程中,我們已經見識到基礎設施給京東帶來的效率提升優勢。
比如前文提到的京東MALL,作為大型商業零售中心,京東MALL是完成線上線下閉環的新零售業態,打通電商和實體商家,為商家經營帶來渠道創新,為用戶消費創造效率提升。
這個項目和物流園區一樣,能夠在基礎設施與主營業務的結合中,為京東挖掘市場新的增長契機,而這些價值又是傳統開發商難以比擬的。
圖源:東莞日報
未來,京東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在朝著更多領域布局和拓展,產業新城、航空物流樞紐、住宅地產等等。
在京東之外,也開始有更多的新型實體企業加速布局產業基礎設施。隨著這類行業龍頭入局產業園,他們將憑借自身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吸引更多中小企業入局,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鏈生態。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逐漸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