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華為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9月13日消息,華為和小米今日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華為很高興與小米公司達成許可。這份許可協議再次體現了行業對華為在通信標準領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讓我們得以加強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團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徐然表示:“我們很高興與華為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對彼此知識產權的認可和尊重。小米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識產權價值觀,尊重知識產權,尋求共贏、長期可持續的知識產權伙伴關系,以知識產權推進技術普惠,讓科技惠及更廣泛人群。”
(圖源華為官網截圖)
在科研方面,9月11日,小米正式成立集團科協暨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成為小米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首位進站院士。他指出,在以手機鏡頭為代表的成像技術領域,小米實現了光學鏡頭小型化的重大突破,是行業的佼佼者。小米已經牽頭成立了智能圖像處理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他希望未來能夠努力升級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9月13日,小米發布消息稱,小米自研聲音識別算法近日取得了最新進展,算法模型領先其他機構,性能國際排名第一。小米是在Google發布的AudioSet音頻標記任務中獲得的這一突破。它是音頻標記任務影響力最大的數據集,被認為是聲音領域的ImageNet (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著名的數據集,由著名學者李飛飛等主持發布),有較高的權威性。
據悉,小米自2016年組建AI團隊以來,人工智能團隊經過7年6次擴展,人員規模已達3000多人。同時,小米AI的技術能力目前已經覆蓋了視覺、聲學、語音、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大模型、多模態等眾多方向,并全面賦能了手機、汽車、AIoT、機器人等多個業務板塊。今年4月,小米還正式組建了AI大模型團隊,全面擁抱大模型,目前陸續有了一些應用嘗試。其中第一個應用大模型,就是將智能語音助理小愛同學升級了大模型版本,并開啟邀請測試。
(圖源小米公司公眾號)
此外,華為8月末正式披露2023年半年報。報告顯示,華為今年持續投入研發,2023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到了826.04億元,上年同期為790.63億元,同比增加約35.41億元,同比增長4.4%。2022年,華為研發費用為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研發投入創公司歷史新高。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
同時,華為研發員工仍在增加。截至2022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總數約為20.7萬名,研發員工約為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比例約為55%。華為也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12萬件。另外,今年上半年,華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達到了1145.10億元,去年同期為1156.16億元。
(圖源華為2023年半年報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