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缺錢的每日優鮮,開始變賣資產

  一、“生鮮電商第一股”被迫離場

  8月24日,在距離每日優鮮宣布大裁員、關閉極速達業務不到一個月,其便利購業務又以3000萬的價格被收購,有“生鮮第一股”之稱的每日優鮮似乎真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2012年,各類資本和互聯網巨頭涌入生鮮電商賽道,每日優鮮、天貓生鮮、盒馬鮮生、順豐優選等平臺紛紛成立。2019年,社區團購興起,生鮮電商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除了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頭部平臺相繼加入搶奪市場,還有不少線下實體店鋪加入爭奪,一時間戰局混亂,勝負難分。而每日優鮮作為最早邁入市場那一批,面對僧多肉少的情況逐漸開始了它的擴張行動。

  為了實現擴張,每日優鮮選擇的第一步是“燒錢”。

  每日優鮮于2014年成立,其業務分為前置倉、零售云以及菜場三個模塊。其中前置倉板塊包含了“便利購”與“每日一淘”兩條業務線。每日優鮮便是通過首創的前置倉模式,將倉庫覆蓋在周邊三到公里,以實現30分鐘內送達。

  而到了2017年,同為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成立,每日優鮮將其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還聲稱要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把叮咚買菜“干趴下”。同年每日優鮮便成立了無人零售貨架公司便利購,希望通過便利購拓展新業務,贏得競爭主動權。

  2018年,每日優鮮提出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萬個前置倉、服務1億規模的消費者的“百城萬倉億戶”計劃,加速擴張速度。

  2019年,每日優鮮拿出10億資金打起了價格戰,從媒體投放、用戶補貼、擴大前置倉的面積和庫存量等方面入手,試圖通過燒錢擊垮競爭對手叮咚買菜。

  每日優鮮前置倉

  2020年,每日優鮮在獲得兩輪融資后再次發起價格戰,用融資補貼用戶,在沒有利潤支撐的情況下,每日優鮮進一步擴大了虧損面。

  而在瘋狂砸錢后,每日優鮮迎來的是持續的虧損。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預計凈虧損可能超過37億元。短短4年多時間,每日優鮮燒掉了100億元。

  對每日優鮮來說,如今便利購業務被收購也許是它最好的結局。

  二、資不抵債的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也有過輝煌時期。在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占比突破50%,連續4個季度領跑行業,那時每日優鮮的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

  此外,據公開信息顯示,從創立到上市,每日優鮮先后獲得了10輪共計超110億元的融資,在2015年5月到2017年3月的發展巔峰時期,每日優鮮連續拿了5輪投資。

  可是,融資的錢都被每日優鮮拿出來“燒”光了。據每日優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每日優鮮流動資產總額約31億,流動負債總額卻達到了32余億。每日優鮮一邊陷入資不抵債,另一邊還在持續虧損。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赴美上市。上市第二天,開盤即破發,跌超18%,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6%,截至收盤,該股跌幅為25.69%,總市值22.74億美元。自今年4 月下旬以來,每日優鮮的股價接連創新低,市值從22.74億美元到0.64億美元(不足4億人民幣),跌去97%。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日優鮮的問題是日積月累的。

  首先,擴張不計后果。“少的拖欠幾萬元錢,多則達到幾百萬元”,2022年,每日優鮮因長期拖欠貨款,被供應商聯合起訴,8月4日,北京市消協約談了每日優鮮。

  其次,前置倉投入成本過高。每日優鮮憑借著砸錢擴張,規模也越來越大。可是生鮮電商規模越大意味著投入成本越高,尤其對前置倉模式來說,每多建設一個前置倉,就需要多一筆高額成本。

  最后,社區陣地丟失。不同于線下門店擁有天然流量加持,生鮮電商的用戶忠誠度較低,消費者主要就是看價格,而每日優鮮的價格比叮咚買菜、美團優選等生鮮電商要高不少。

  對比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可知,叮咚買菜核心用戶客單價66元/單,而每日優鮮核心用戶客單價高達98元/單,高出叮咚買菜40%,“高貴的客單價”讓每日優鮮丟失了社區陣地。

  此外,消費者無法提現、商品質量下降、訂單無法退款等問題頻頻出現。截至8月25日,每日優鮮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投訴消息便多達3492條。

  顯而易見的是,每日優鮮的核心問題在于自身無法盈利,其生鮮倉儲、配送的成本又高,需要時刻不斷填充,但一個“無底洞”是不可能填補好的。

  總而言之,每日優鮮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商業危機,至于它能撐到幾時無人知曉。

  三、生鮮電商“剩”者為王

  每日優鮮在前置倉身上栽了一個大跟頭,這讓其它電商平臺開始懷疑前置倉模式是否有可行性。

  而此時叮咚買菜卻迎來階段性盈利,前置倉模式又似乎還有希望。

  就目前來說,生鮮電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門店到家模式,如達達、京東。二是前置倉模式,如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三是社區團購,如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除了這三種模式之外,也有線下菜市場業務加入到生鮮電商賽道上來。

  (圖片截自買購網)

  不管是通過哪種模式運營,生鮮電商要實現穩定盈利,需要保證訂單數量上升、管理水平提高、供應鏈完整,這些并非是砸錢就能實現的。

  從當前整個行業來看,規模雖然很大,但受用戶的消費習慣、倉儲及配送成本、生鮮產品的損耗等因素影響,生鮮電商平臺幾乎“無利可圖”。

  但在這種情況下,叮咚買菜卻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買菜第二季度總營收為66.34億元,同比增長42.8%;其二季度凈虧損僅為3450萬元人民幣,虧損額相比過往單季竟大大縮減。

  而叮咚買菜取得這樣一份成績,離不開“開源節流”。叮咚買菜加大對自家品牌與商品的研發,實現開源。此外以拋棄二三線城市市場,聚焦更有前景的一線城市,實現節流。據咨詢公司Mob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生鮮電商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與新一線城市,占比達到62.9%。

  在每日優鮮正“滑坡式”下落的時候,叮咚買菜卻取得了罕見的盈利成績,叮咚買菜能否前置倉擁有價值和可行性,讓人拭目以待。

  放眼整個行業不難看出,生鮮電商當下靠“輸血”難以改變現狀,而通過降低成本、改善服務、保障配送效率,在尋找到穩定盈利模式之前不要冒險尋求擴張發展,如此才能獲得長久性發展。

  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必然會陷入困境,甚至成為下一個每日優鮮。

  生鮮產品與大眾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此外伴隨著大眾消費升級,人們對于生鮮電商的需求增多,這都代表著生鮮市場機會眾多、發展空間充足。

  也許短期內,生鮮電商行業還是會大量“燒錢”,但各電商平臺確實沒有放棄這個市場的理由。至于誰能撐到最后,或者探索出更有可行性的新模式,還需要市場進行檢驗。

  只不過,每日優鮮是第一個掉下馬車的。它的過去和將來,或許會給生鮮電商行業一些警示,告訴各大生鮮電商平臺:只虧不盈并非長久之計;用融資來填補漏洞并非可行之法;不合時宜的擴張并非成功之道,而從每日優鮮的潰敗中獲取有利信息,完善自身管理才是眾平臺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簡言之,尋求轉虧為盈,實現自身的健康增長,才是當下生鮮電商平臺打破僵局的關鍵。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m.qgjzzl.cn/hangye/lingshou/2022-08-29/5817.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