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又添猛將,目前已具備上市條件

一、永輝超市原CEO李國加入盒馬
近日,有消息稱永輝超市原CEO李國從永輝離職,已于4月加入盒馬,負責盒馬鮮生的奧萊業務。
對此,一位接近永輝的內部人士透露,李國離職的傳聞屬實。盒馬方面也確認,李國已于近日加入,目前擔任CEO助理。
李國
盒馬創始人、CEO侯毅表示,李國過去20多年的零售從業經驗,對盒馬來說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希望他豐富的經驗與盒馬的數字化能力有機融合,共同探索創新的經營策略,為盒馬乃至零售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思路。
從行業角度來看,永輝和盒馬近年來都在積極探索新零售模式。區別只在于,前者是從線下往線上,后者則更像是從線上往線下。
幾乎處于同一賽道的兩家公司,原CEO的跳槽牽扯甚廣。雖然李國卸任永輝超市CEO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但也大概率會受到競業協議約束。將他招至麾下,盒馬或許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不過,對于李國和盒馬而言,這倒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雙向奔赴。
李國其人,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戰略目光,都得到了零售行業的高度評價,對其認可度很高。
在業內,李國用20年時間從基層做到一把手的傳奇故事廣為流傳:
李國現年45歲,2001年8月加入福州永輝超市有限公司。
此后歷任福州永輝超市黎明店防損部員工、組長、領班;福建永輝集團有限公司國棉店、黎明店行政辦公室主任,安全管理部經理;重慶永輝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總經理;永輝超市華西大區總經理。
2019年,李國從永輝執行副總裁升任永輝總裁,任期3年。
任職CEO期間,李國最大的貢獻就是穩住了永輝生鮮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一般而言,由于生鮮供應鏈建設周期長、成本高,很多生鮮銷售商都會采取外包或者聯營方式,而非在中上游形成自身的供應鏈。
永輝超市則自己建立了一整套全國化采購和區域化采購體系,盡管嘗試過各類業態探索,經歷過成敗得失,但李國任期的永輝仍然保持了這一獨特的優勢。
直到2021年8月,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原CEO李國申請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公司擬聘任李國為富平云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于李國辭任CEO一事,永輝相關人士當時表示,2020年以來,永輝超市展開了以用戶為導向的供應鏈升級,建設起了穩定、柔性、開放、高效的供應鏈。
李國在零售領域深耕20年,且對生鮮供應鏈有深度理解,有望帶領永輝持續推動生鮮供應鏈變革迭代及數字化升級,為公司長期成長夯實底層根基。
天眼查信息顯示,2022年初,李國先后退出永輝超市經理和董事名單。今年,李國正式從永輝超市離職,加入盒馬,出任CEO助理。
(截自天眼查)
當初李國辭任永輝超市CEO、回歸幕后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李國)口碑好,管人也厲害,但視野高度及發揮空間受限,換個位置其實對他更好,首席執行官的位置其實也是一種煎熬。”
在今天看來,李國選擇在盒馬謀求新發展,或許也是出于相同的考量。他加入以后,不僅將獲得更廣闊的舞臺施展才能,也有望鼎力相助盒馬的生鮮供應鏈建設。
二、盒馬奧萊成為頭號項目,生鮮是關鍵
對于李國入職盒馬之后的動向,市場消息稱其會負責盒馬鮮生的奧萊業務。
雖然這一傳聞還未得到盒馬證實,但李國和盒馬奧萊確實有著很高的契合度。
如果說“盒馬鮮生”做的是“日日鮮”,“盒馬奧萊”做的則是“次日鮮”的生意。
一直以來,生鮮產品的損耗率都是零售業最為頭疼的問題。通常的解決方式只有兩個:借助算法數據預測銷售情況,提前備貨,降低損耗;或者對臨期產品進行打折處理,試圖“回本”。
盒馬鮮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選擇了打折處理的方式,晚上七點以后很多商品開始打6折、晚上九點以后盒馬日日鮮蔬菜買一贈一等等。
但是折扣處理臨期商品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很多顧客可能會專門等到折扣時間再去購買。而且當天無法賣出的生鮮產品,按照規定,即使還沒到保質期也必須下架處理,造成過高的損耗。這對于盒馬的長期發展而言是不利的。
于是盒馬推出生鮮奧萊業務,產品來源就是盒馬鮮生店、盒馬mini店等,將臨期商品集中降價銷售。
侯毅曾直言,做生鮮奧萊,其一是能降低商品損耗,其二是便宜的價格有助于在下沉市場拉新。如此一來,用生鮮奧萊拉低盒馬鮮生的成本,可以打破過去無法打入下沉市場的困境。
事實證明,盒馬奧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去年舉行的“新零供”大會上,盒馬披露了一組經營數據:盒馬鮮生渠道業務同比增長25%,盒馬會員店渠道業務同比增長247%,盒馬奧萊和鄰里渠道業務同比增長555%。
侯毅在會上表示,自2023年起,盒馬折扣品牌“盒馬奧萊”將作為品牌最重要的戰略項目,沒有之一。“它的作用性遠遠超過今天盒馬鮮生和盒馬X會員店。為什么這么講?奧萊店是真正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好商品、便宜價的。”
盒馬對奧萊業務的重視,意味著其不僅需要中產的消費升級,還要回到最大眾化的消費需求當中。
作為盒馬今年最重要的項目,盒馬奧萊自然需要一個能打勝仗的大將。浸淫零售業20多年、深耕生鮮供應鏈的李國,被侯毅看中并不讓人意外。
三、侯毅招得大將,盒馬上市還會遠嗎
侯毅和李國,其實也算頗有淵源。二人不僅同處一個賽道,還都跟京東打過交道,最終卻“轉投”阿里系。
2009年時,侯毅加入京東,先后擔任過京東物流的首席物流規劃師及事業部總裁,是“京東到家”前身的創始人。
他還曾負責過京東寄予厚望的“亞洲一號”工程。在業界看來,京東的基礎架構就是由侯毅一手搭建起來的。豐富的物流業務經驗,或許也為侯毅此后帶動盒馬的配送體系建設打下基礎。
而一切的轉折點,據說最開始是侯毅做物流的時候,萌生了類似盒馬鮮生的想法,想擴大物流的一些業務,卻沒有被劉強東采納。
當時的侯毅并沒有選擇放棄,還陰差陽錯遇到了阿里的張勇。那時候,侯毅提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超市的概念,而張勇僅僅聽了侯毅幾分鐘的構想說明,就對其表示了極大的認同和興趣。在之后的數月內,二人頻繁見面,進行了一場新零售架構設計。
后來侯毅加入阿里,因為有競業協議的約束,所以向阿里CEO張勇申請做新零售業務。一個物流出身的人做零售,原本并不被業內所看好。直到今天,盒馬的成績早已證明了侯毅的能力和遠見。
侯毅
另一邊的李國自然不必多說,京東本來就是永輝超市的大股東之一。甚至,接替李國擔任永輝超市CEO的李松峰,曾經就在京東集團擔任國高級總監等職務。
從這一點來看,侯毅和李國都屬于對零售行業有獨特想法的人物。相似的經歷,或許也會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找到更多共鳴。
此外,侯毅和李國的戰略眼光,也是出奇地一致。
2018年,時任永輝超市副總裁的李國,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出:“未來中國零售業應該說只有三種或者四種企業可以存活”。
其中,一種企業是全生態鏈的大平臺:“這種企業是很大的企業,就像阿里巴巴盒馬未來要做的,自己本身就很大”。
還有一種企業,則是有自己獨立的平臺和體系,也會建立全產業鏈:“生鮮供應鏈由自己掌控,有自己的創新,有適應市場的機會”。
“我們也有自己的創新,我們要及時跟上。”李國當時認為,永輝未來會做獨立的平臺,自己掌握生鮮供應鏈。
可以說,盒馬的模式得到了李國的認可。而他當時作為永輝超市的副總裁,也將盒馬作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一邊學習,一邊嘗試超越。
李國還提出,對未來的超市,有三點可以肯定的趨勢:線上跟線下一定是融合的、要有好的商品、有好的場景化。
這三點,與盒馬的新零售、商品力、多業態等主張可謂不謀而合。
侯毅得到李國這員大將以后,盒馬以及零售行業的未來都充滿了新的可能。
此前有消息稱,盒馬正在與中金、摩根士丹利等合作籌備上市事宜,準備明年在香港上市。知情人士透露,該IPO的規模和估值仍在考慮中。相關討論仍在進行:“是否上市、何時上市、最終顧問陣容都沒有塵埃落定”。對于該消息,三方均未置評。
后來,侯毅在接受專訪時首次回應了對盒馬IPO的看法。他認為,以盒馬今天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具備上市條件,且在上市時間選擇有比較大的靈活度。阿里的“1+6+N”組織變革也提到,鼓勵各個板塊,條件成熟獨立上市。
侯毅表示,盒馬的上市僅僅是一個過程,其夢想是盒馬實現1萬億銷售。
萬億銷售目標的面前,李國終于站到了侯毅的身旁,也讓盒馬多了一份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