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預計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增至3.6萬億元

10月19日消息,京東即時零售“幸福三公里”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達達集團研究院,對外正式發布了《“即時+”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2023年即時零售行業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未來超大規模市場奠定即時零售潛在空間。預計2023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25%,到2030年有望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
白皮書首次提出“即時+”概念:以數字化+供應鏈為核心,助力商品和服務供給端、流通端、消費端等供應鏈全流程市場主體完成“即時化”升級與“即時化”履約,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以“即時+”為主的即時商業正引領中國商業新格局,即時零售是“即時+”最具生命力的應用實踐。
圖注:現場發布《白皮書》
(圖源達達集團黑板報公眾號,下同)
白皮書對即時零售行業進行總覽性盤點,系統闡述了即時零售的發展歷程與現狀,洞察2023年行業發展趨勢,并給出針對性的賦能綜合解決方案,為零售行業提供指引參考。
白皮書指出,2022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超5900億元,預計到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
圖注:2019-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平臺+自營)
白皮書總結了即時零售的消費趨勢和產業趨勢。品類上,邁向全品類商品小時達時代;業態上從商超、餐飲、生鮮便利店等向專賣店旗艦店、專業店集合店等新領域延伸;履約能力上從滿足到家應急需求向到場應景需求轉變;運營模式上自營模式與開放式平臺融合發展;覆蓋范圍上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低線城市甚至是縣域城鎮拓展。
根據京東到家的數據顯示,隨著即時零售的快速發展,“新青年”和“新老年”的人群滲透在快速提升。2023年,京東小時達新增用戶中,18-25歲的消費者占比,比2022年提升了18%, 50歲以上消費者占比則同比提升了30%,即時零售的用戶群體在向兩端持續滲透。城市維度看,一線城市滲透高,中低線城市平臺模式增長快。京東到家數據顯示,葫蘆島、鐵嶺、延邊、潛江、通化等增速較快的十大低線城市2022年成交額占平臺大盤的占比,較同期提升超過了3倍。
白皮書指出,即時零售消解了長期以來線上線下零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困局,是線上線下未來五到十年內最具潛力增量市場。要抓住這輪確定性的增長,數字化供應鏈是獲勝法寶。一是全品類時代的即時零售覆蓋門店業態眾多,部分門店上線商品數量過萬,對商家和品牌運營管理服務水平有著更高要求。二是優化商家體驗,將“流量”轉變為“留量”,需要更強的商品管理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更精準高效數字化服務能力。
履約方面,呈現即時配送多網運力協同發展趨勢。隨著即時零售需求日趨多樣化,即時配送模式向“單店駐店、多店駐店、商圈駐店”等多運力模式發展,即時配送工具向二輪、四輪、無人配送在內的多載具發展,即時履約需求向“混合運力”變化,極大滿足不同消費者在時間、距離、重量等方面履約需求。
圖注:即時零售行業圖譜
白皮書指出,以數字化和供應鏈協同為特征的全品類全時段全場景即時零售,正在全面開啟,以“即時+”為主線“實物+服務”一體化的即時商業正在引領中國商業新格局,成為國內消費市場增長新引擎、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白皮書認為,“即時+”是新供給、新增量、新基礎設施。本地化網格化的精準洞察和互動能力,高效極速履約能力,將推動城鎮商品流通體系發展再上新臺階。同時,即時+是新效率革命。以供需精準匹配為目標,助力零售商“淺庫存”管理,幫助品牌商加速新品迭代,對平臺則提升運營精準度和配送時效性,是商業領域新效率革命。
此外,白皮書從零售商和品牌商兩個視角,探討即時零售如何賦能實體商業。同時梳理了即時零售平臺賦能不同業態的零售商、品牌商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