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2021年我國直播市場規模超1844億元 主播賬號累計近1.4億

8月11日消息,日前,以“創新向善行穩致遠”為主題的“2021-2022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發布了《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網絡直播文藝生態報告》雙報告。
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市場規模達1844.42億元。
主播和用戶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號累計近1.4億。一年內有過開播行為的活躍賬號約1億個,2022年上半年,新增開播賬號826萬個。截至2022年6月,曾在直播場景下有過任意付費(打賞和直播購物)的用戶賬號數量累計約為3.3億個。
市場主體方面,截至2021年末,具有網絡表演(直播)經營資質的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有7661家,其中2021年新增1641家。行業內共有11家網絡表演(直播)上市主體。直播行業內中頭部平臺約20家,含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陌陌、YY等。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來,MCN行業整體處于高速增長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MCN機構數量超24000家(以企業營業執照數量計算)。據悉,MCN機構作為直播產業鏈中游端,提供內容生產、分發、商業變現等支持。
近日,《網絡直播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團體標準在吉林長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新電商大會上發布。據了解,該團體標準是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等相關部門單位指導下編制,以62份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文件為依據。
該標準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網絡直播主體信用評價的原則、評價主體要求、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和評價程序六個方面。適用范圍為網絡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直播間運營者的信用評價,相關行業組織及第三方機構對網絡主播、直播間運營者的信用評價可參照使用,虛擬主播的信用評價也可參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