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抖音發布AI創作規范

一、抖音發布AIGC平臺規范
隨著人工智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內容平臺不得不開始規范AI創作,保護平臺內容生態。
5月9日,抖音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對創作者、主播、用戶、商家、廣告主等平臺生態參與者使用AI創作做出了幾項規范。
第一,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區分虛擬與現實。
這條很簡單,就是在AI創作的視頻上打一個水印,提示用戶視頻內容是AI做的。實際上抖音已經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的水印與元數據規范》,進行統一管理。
第二,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產生的相應后果負責。
這條主要是劃清責任歸屬,不能讓創作者把責任推給AI。
第三,虛擬人需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實名認證。
這里的虛擬人指AI生成的虛擬形象,背后必須有實名認證的真人提供動作和聲音來源,類似Vtuber。完全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人則不被平臺允許。
第四,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
肖像權和知識產權本身就是抖音重點保護的用戶權利,這里只是針對AI做出強調。
第五,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違背科學常識、弄虛作假、造謠傳謠的內容。
這條可以和第一條連起來看,目的都是為了防止AI以假亂真,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除了以上五點外,正常使用AI輔助創作不受平臺限制,也不會因內容出自AI之手獲得更多或更少的流量,內容質量是決定流量分配的唯一標準。
此外,抖音還提供了反饋渠道,方便用戶反饋違規生成的內容。可以看出,在AI的沖擊之下,抖音的反應非常迅速,態度也十分堅定。
二、AI正在入侵短視頻
2022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提出AI內容創作將走過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助手階段”,AI用來輔助人類進行內容生產;
第二個階段是“協作階段”,AI以虛實并存的虛擬人形態出現,形成人機共生的局面;
第三個階段是“原創階段”,AI將獨立完成內容創作。
代入進短視頻的發展歷程看,短視頻的AI創作已在第一階段高度發展,正在向第二階段邁進。
要知道,早在抖音問世的時候,用AI將聲音轉換為文字自動生成字幕,已經是相當普及的技術了。
后來抖音推出的剪輯工具“剪映”功能不斷升級,推出了AI配音的功能。輸入字幕后可以選擇“文本朗讀”自動配音,甚至可以選擇不同風格的配音,比如甜妹風、卡通風、TVB女聲、特色方言等等。
這種AI配音還被廣泛應用到“X分鐘看完電影”的視頻領域,點進相關視頻會發現聲音高度雷同。AI配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視頻創作門檻,讓視頻的創作更“流水線”化了。
此外,隨著AI繪圖的發展,AI智能配圖也應用到了短視頻創作領域。去年有官媒發布過一條由AI智能配圖的MV,所有鏡頭都由AI自動生成,其原理是AI生成多幅連續的畫面再進行拼接,達到“動畫”的效果。
目前,AI已經由二維向三維邁進,可以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生成動態影像,甚至能在文字故事的基礎上以影像呈現一段完整的長鏡頭。
Gartner《2022年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23年,將有20%的內容被生成式AI所創建。
當然,到這一步為止,AI仍然只是在輔助人類進行創作,核心的創意、劇本、靈感仍然來自人類。我們應該提防的并不是AI在創作力上取代人類,而是某些人利用AI傳播虛假信息和做出侵權行為。
比如5月5日,甘肅警方破獲了國內第一起利用AI炮制假新聞的案件。嫌疑人先使用“易撰”在全網搜索近幾年社會熱點新聞,然后用AI將新聞素材編輯修改,以規避查重功能,最后發布到百家號上牟利。
侵權方面,明星的肖像權屬于重災區。當前短視頻平臺上存在大量“AI換臉”的視頻,有律師指出,民法典明確將“不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作為侵害肖像權的一種典型形態予以規制。而深度合成技術的應用,破壞了肖像與主體的同一性,因此構成侵權行為。
總之,隨著AI滲透到內容創作的方方面面,內容平臺做出相關規范是非常必要的行為。抖音率先行動無疑為行業開了個好頭。
三、內容電商首當其沖
從某種程度上講,抖音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也是在為抖音電商的未來鋪路。
作為內容電商平臺,AI在內容領域的強力表現無疑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有很大概率能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
對平臺來說,內容推薦算法其實就是一種AI的應用,AI可以記錄用戶習慣,提取用戶特征,形成用戶畫像,推薦相匹配的內容,從而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此外,抖音還推出了智能客服系統,更方便、更快地處理用戶的問題,提高平臺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工成本。
對商家來說,AI的想象空間就更大了。最近有一些帶貨主播開始使用AI機器人來幫助他們直播帶貨。這些AI機器人可以不間斷地工作,24小時直播。
雖然當前AI主播的技術尚未成熟,看上去缺乏“人情味”,但當未來有一天AI可以實時回應用戶的需求,形象和真人無二,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時,整個直播電商行業的生態將發生巨變。
所以,抖音在《規范》中特別聲明的虛擬人的條例,并禁止了完全由虛擬人生成的內容,就是在保護平臺生態,防止被AI“入侵”。
沒錯,“人貨場”中的“人”,必須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AI。AI最多只能作為生產內容的工具,生產內容的主體,始終只能是人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