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生活網:生鮮冷鏈直達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

7月1日消息,今日,本來生活網披露其生鮮服務履約能力。本來生活在生鮮領域的實踐探索,從供應鏈角度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商品的發掘和組織,另一個就是倉配物流體系的建設。”本來集團副總裁、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賈明指出。
本來生活網物流中心總經理吳健偉表示,必須從供應短鏈化和物流優化兩方面著力,從根本上實現降本增效。本來生活獨有的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大大縮短了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從而實現從產地到消費者的最短交易鏈路。這一成功背后的依托是其高效的倉儲物流體系。
(圖源本來發布微信公眾號,下同)
截至2022年6月,本來生活網在北上廣、南京等主要城市共建成混溫庫達16萬平方米。接下來,本來生活網將在現有各生鮮多溫倉加強升級改造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全國新倉的建設布局,計劃于2022-2023年間持續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廣州等地的新倉庫已在陸續籌建中。
本來生活網城市中心大倉模式的鏈路為:生產基地-中心倉-消費者。所有城市大倉均設置8個溫區,從-60℃到25℃對不同商品進行分類、分溫儲存,并通過自主研發的生鮮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倉儲管理系統給予精益化管理支持。目前,本來生活網庫內貨物損耗率僅為0.4%。
此外,2019年起,本來生活網與順豐展開戰略協同,通過雙方深度布局生產上游打通了原產地一環的物流通路。
在本來生活自身強有力的品控管理及履約服務基礎上,商品周轉與處理速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補齊了當前農產品上行“最前一公里”的短板。為了更快提升冷鏈物流配送效率,本來生活網將倉儲物流管理前置,已在各大直采基地產地實現“預冷”全面覆蓋。
本來生活網持續優化“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效率,其生鮮冷鏈直達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大部分城區已實現“今夜達”。
本來生活網表示,其推行的數字化建設也成為重要發展趨勢之一。在“最后一公里”積極推行環保措施,致力于減少包裹數和包材用量。
通過創新搭建一整套數字平臺,搭載自主研發的智慧系統“本來生鮮大腦”、 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供應商管理系統(SRM)、倉儲管理系統(WMS)、數據倉庫等,本來生活網應用AI及大數據分析引擎實時分析供應鏈各環節數據,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優化商品采購、加工、配送等各環節效率,實現供應鏈全鏈路的信息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