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B站COO李旎:花火未來主要是增加廣告主商機

  8月30日消息,據晚點LatePost,今年,B站經歷著自成立以來市場最為嚴格的審視,無數的問題和討論圍繞B站展開。晚點LatePost收集了有關B站40多個問題,涉及社區、商業化和組織,向B站提出。B站COO兼副董事長李旎對此作出詳細回答。

  在采訪中,李旎指出,電商公司和B站的合作主要是三部分內容。第一是整合營銷,我們為電商平臺提供完整的方案,服務于他們拉新拉活的需求。第二是消費引導,引導B站用戶在各個電商平臺進行消費。第三是心智建設,比如說各家對于百億補貼的心智認知建設等。

  對于B站帶貨,她表示,其更愿意用“消費交易”去思考這個事,思考怎么釋放B站社區用戶的消費力。帶貨只是消費交易一種呈現方式,一旦說帶貨,大家容易想到其他內容平臺生意模式,很多人做業務又特別容易路徑依賴。

  圖注:B站COO兼副董事長李旎在B站官方賬號頁面

  (圖源B站官網截圖)

  “回到B站,首先,電商是規模生意,對這個事實要有清醒的認知。其次,商業數據跟商業基建是基礎。缺乏這兩者討論電商,不僅為時過早,而且不切實際。第三,可以讓UP主在B站上的活躍、收入以及轉化消費的能力更強,這其實是一種多贏。”

  她指出,基于現在B站的社區的價值,她傾向于選擇跟所有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在這個過程不僅會讓商業數據建立跟完善,同時幫助用戶建立消費心智的認知。

  針對花火(B站商單平臺),李旎透露B站未來主要是增加廣告主商機,提供優質體驗跟服務,確保資金安全性。第一,花火平臺增加了更多的商機,選擇越多,契合越高,效率更高。第二,合作服務標準化,避免出現模糊的創意帶來反復的修改,從而浪費廣告主和UP主的精力和時間。第三,廣告主體驗會變更好,比如說UP主跟客戶之間萬一產生沖突,那么花火能在平臺其中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后,縮短了UP主的提款時間,現在UP主商單的提款時間,直接提升到了T+1。

  據了解,B站COO兼副董事長李旎,作為CEO陳睿長期的副手,目前實際主持著B站的商業化和多個核心業務的運營。

  (圖源花火官網首頁截圖)

  以下為晚點LatePost采訪李旎近40個問題的詳細內容:

  B站是什么時候開始做廣告的?

  2014年的B站,廣告位就是網頁上的幾個Banner位,廣告主通過電話聯系B站的運營同學,只有一名同事負責接電話。在廣告主支付完廣告費用后,他把廣告掛到相應的位置上。現在看來,可能就是B站最早的商業模式了。

  如何看B站商業化的獨特性?

  在B站,社區是一種信仰。社區不算一門好生意。

  社區本身是去中心化流量的,我們如果想要各種圈子的人都被關注到,一定會放棄很多中心流量,需要去做出選擇。B站商業化的獨特性就在于這些選擇。就像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身體健康的平衡上要做出一些選擇。

  如何去理解用戶價值?

  B站的形態,讓他具備了文化和社區屬性。基于此,我們在商業化方向上,在客戶價值和用戶價值上選擇了用戶價值,即主要通過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公司的商業化。

  用戶價值還是客戶價值,兩者兼具很難,但可根據不同階段分出主次。就像一個經濟體,有時候發展制造業,有時候發展服務業。

  但不管是哪種價值,都要回歸到商業規律看。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人需求的滿足和契合。社區營造了供需關系和氛圍。

  B站最早的商業化從游戲開始,因為游戲是用戶當時在B站自然產生的主要需求之一,因此并不影響社區本身。游戲之后,我們推出了直播、大會員、會員購等業務,都是延續這個邏輯,圍繞滿足用戶在場景里面所需要的消費進行。

  人對自身所處的社區氛圍永遠是不滿足的,會有抱怨,因為我們想活得更好。這在數字社區也一樣。當商業未能很好滿足人在社區中必要的消費價值時,人就會抱怨商業。而當社區沒有任何可以消費的價值時,人不會抱怨商業,會直接離開。

  在我們的理解中,內容平臺的用戶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游客”形態,即用戶和平臺之間并沒有很強的歸屬感,有優質內容就來,沒有優質內容就走,和游客一樣。

  游客沒有什么不對,有時候消費也很強。但B站想走另外一條路,也就是“居民”的形態,讓用戶“住”下來,提供足夠的基建,理解并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實現平臺的商業價值。為什么這么選擇,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目標,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用戶價值是否會影響B站的廣告?

  我想先分享我們看到的兩個現象,支撐我們選擇用戶價值的原因。

  第一,B站新用戶的平均年齡不到22歲,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同時,老用戶的留存依然很高。2009年注冊的用戶依然有68%活躍在平臺上,正式會員到12個月的留存率始終保持在80%左右。

  第二,用戶在B站瀏覽的時間越來越長,從50分鐘到94分鐘。新用戶的ARPU值(單用戶平均收入)比老用戶更高;老用戶第二年的ARPU值比第一年更高。

  如果用戶的年齡跨度和活躍度都在快速漲,說明社區還在發育和生長的過程中,沒有定型。打個比方,一個人可以選擇高中畢業就工作掙錢,也可以選擇碩士畢業再工作。他會根據自己的條件、理想以及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去做出選擇。我們一樣也會問自己,B站什么時候做廣告會更有優勢?以此做好取舍和重點。

  B站目前有近億的DAU流量,有高質量的用戶價值,自身又有媒體屬性,廣告這種商業模式,先天是符合B站的。B站對于用戶心智的影響比較大,投放廣告過后,用戶會持續的對內容發酵,評論,甚至留存下來。

  我們把廣告占整體收入做在20%左右,不是我們不想掙錢,而是我們覺得這個階段這個比例比較健康。

  有人說,B站特別在乎用戶的發言,甚至有點“討好”,你怎么看?

  我們的公關部是這么認為的,因為他們一直在跟用戶道歉。

  首先明確一點,我們跟用戶之間的溝通和鏈接不能放棄,而且需要堅持。這并不是討好,而是一旦失去了這樣的溝通和鏈接,B站就不是B站了。

  文化社區難免會遇到和用戶之間溝通的問題,堅持這種溝通和鏈接,也是保持文化社區本色的方式和方法。

  是否會擔心B站用戶的表達影響廣告?

  其實,真的在意你的人才會跟你溝通,跟你解釋,否則就是漠不關心,行同路人。

  年輕人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一種正常行為。我并不認為B站用戶的表達是不好的,他們去欣賞理解,對于品牌的加持,是遠遠大于他們提出的想法和意見。正向的輸入遠遠大于可能的負面攻擊。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平臺可以袖手旁觀,社區本身是無法避免一些極端的內容出現的。因此我們也為商業定制產品、以及社區有風紀委去對極端內容進行管理,包括一些不文明的、違反道德的、人身攻擊的,用戶可以通過舉報來跟平臺一同治理,這樣的治理原則同樣面對廣告和內容開放,且一視同仁。

  既然選擇用戶價值,但B站商業化速度進一步加快,主要考慮是?

  我們希望把用戶價值做得更高,C端付費模型做得更強,廣告的生意可以靠后一些。

  但當整體外部環境都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也要順應市場的期待,將原有的節奏加快。如果我們能夠預判到這么多黑天鵝事件的疊加,我們肯定早一點,主動性也會更強一點。但目前也不算晚。

  廣告收入方面的目標是什么呢?

  短期目標上,希望B站廣告增速高于整個大盤的增速。

  中期目標上,希望B站基建體系可以做得更強大,不管是算法、產品還是客群營銷,可以告訴大家為什么值得長期投B站。

  長期目標上,希望構建一個屬于B站的獨特廣告系統。以游戲為例,客戶可以從B站整體層面去考慮,不僅僅是廣告,可能還包括聯運、社區等。

  平臺的廣告流占比一直是5%,未來會有調整么?

  我們正在內測動態(B站的關注對象信息流)adload情況,未來應該還是會有比較大的空間。

  如果一個用戶相對消費的更活躍,也不排斥,我們會推薦更適合的。但如果他的需求較低,也沒有轉化的想法,廣告內容反而看得會比原來更少。最終應該會對平臺廣告庫存產生正向的影響。

  我們能不能理解,B站廣告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很難達到50%或者超過50%?

  實際上我們可以,但因為我們相信社區和用戶價值,B站可以不這么選擇。

  我們想把B站做成一個新的互聯網模式,C端和B端收入應該是同時增長,長期看C端是收入主體,短期,我們應該提升B端收入的占比。

  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未來你覺得哪個占比高一些?

  整體來看,品牌廣告應該會比較扎實,天花板低,但效果廣告想象力會更大,天花板更高。

  但不同的行業,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品牌方對于B站基于用戶價值的廣告效果怎么看?

  我在這里想舉兩個例子,一個手機廠商,一個電商公司的。

  手機廠商的兩大痛點,分別是新機發售和用戶心智。針對這兩個痛點,我們會基于B站是3C數碼最大的垂直類平臺的定位,給予一套完整的垂直的方案。包括發布會直播、站內互動、品牌曝光、引導成交等環節,涵蓋品牌心智,效果轉化等多個方面。在最近一次的小米新機發售直播中,B站引導的成交金額全網第一。

  電商行業的邏輯又不太一樣,他們更為看重拉新、拉活的需求,我們會根據他們拉新、拉活、消費轉化的預算,給到完整的方案。

  這也是我們廣告方案垂直化的一個體現。整合營銷既有共性的部分,也有個性的部分,我們希望共性部分越做越深,個性的部分越做越垂。

  那會不會因為游戲行業廣告體量過大,擔心廣告結構可能沒有那么健康呢?

  B站現在是全國最大的游戲社區,所以能夠給游戲廠商提供從聯運,到發行,到廣告,以及社區的完整服務,這種多鏈路服務和其他廣告形態不同,不會擠壓其他廣告的空間和供給。比方說,一個商圈的娛樂業態,也不會擠壓他的消費業態。也給其他類型的客戶一種參考思路。

  聯運也算在游戲廣告收入里面的?

  聯運不算在廣告收入里,這點需要澄清下。但我們確實一直在探索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比如原神,就是一個優質內容,但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內容。

  基于此,我們確實也做了組織整合,把聯運、廣告、內容體系變成一個大的項目去看。目的還是希望看怎么把用戶體驗做好,把ARPU值提升,最終實現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

  我們提供什么服務給電商客戶?

  現在看,電商公司和B站的合作主要是三部分內容。

  第一是整合營銷,我們為電商平臺提供完整的方案,服務于他們拉新拉活的需求。第二是消費引導,引導B站用戶在各個電商平臺進行消費。第三是心智建設,比如說各家對于百億補貼的心智認知建設等。

  有一些公司可能會刻意調整廣告結構,人為打壓比重過大的行業,B站會么?

  公司和公司之間可能不太一樣,有些公司本身是更為傳統的廣告形態,即所有行業用一種機制去消耗廣告庫存,單純的價高者得是會對其他品牌有所擠壓的。

  但B站針對不同領域的客戶,用一種更為垂直的方式進行服務,在各自的領域內進行消耗,互相之間影響也就降到了最低。

  你怎么看在經濟環境下,多數平臺的內循環廣告超過了外循環的廣告?

  我很羨慕經歷過幾個經濟周期的集團性企業有多個支柱產業,他可以看周期,看環境;但傳統集團公司也很羨慕互聯網公司憑空起高樓的狀態。

  最后還是要基于B站本身優勢去思考商業模式,切忌走別人成功的路徑。要找到節奏,而不是沉浸在短期數據反應中,容易掉入大坑中。

  廣告投放的行業有變化嗎?

  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B站社區用戶在長大,所消費的內容也在變化。比如說母嬰、裝修、家裝、家電和汽車等行業正在逐漸長大。

  但需要給品牌方和廣告主時間,讓他們慢慢認識到這一點。汽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兩年已經逐漸成長為B站上很大的一個品類了。目前汽車行業80%的廣告主在B站上都有投放,既包括上汽,廣汽這樣的傳統車企,也包括蔚來、理想這樣的造車新勢力;整個行業去年廣告收入同比增加超59%,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漲幅超過35%。

  當我們加速商業化以后,是否有什么事情是以前確實不會做,但現在開始會做了?

  按照原定節奏,我們會在用戶量規模做到更大一些,大概晚個半年一年左右,但都一樣會進行推進。舉個例子,比如說交易,之前規模小做不了,現在有了一定體量,可以做一些嘗試。再比如前幾年互聯網金融很火,有一些客戶預算很多,但我們當時選擇不做小貸廣告。B站當時沒有接過任何一單小貸廣告,有些同行覺得我們瘋了。

  一直有B站的用戶在說是否應該增加貼片,B站怎么看貼片廣告?

  有的用戶希望增加貼片,是因為他們希望B站好,創作者好。他們感受到了B站在商業化過程中對于用戶體驗的重視,因此展現了包容性。

  但其實貼片廣告是很傳統的廣告形態,市場貼片廣告收入僅占3%到5%,占比萎縮很快,單價也越來越低,所以市場對于貼片廣告的判斷在B站能落地是過于樂觀的。

  B站的內容大多還是集中在2到5分鐘,如果所有內容都采取貼片這種形式,收入其實還是會比較少,但又會極其破壞用戶體驗,這種得不償失的傳統廣告形態跟模式,B站是不會輕易去嘗試的。

  外界傳言B站在測試貼片廣告,是真的么?

  我們最近在測試UP主標準型商單,但這不是貼片,因為他不是強制式,阻攔式的。

  其目的是方便中長尾的創作者,把廣告素材直接加入到視頻中,分享廣告主帶來的收益,從而提高商業效率。

  我們會開放給UP主自主選擇,開還是不開,要還是不要。

  B站是什么時候開始考慮藍鏈帶貨的?

  社區的好處是會自進化、自孵化。藍鏈帶貨在B站的產生就很B站,不是由我們主動推動的。

  藍鏈帶貨的誕生,是在UP主的廣告商單推薦的商品的時候,粉絲用戶提出了購買需求;隨后UP主和商家,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地方展示鏈接。這個產品就自然產生了。

  B站用戶超過90%活躍在評論區,這個位置很B站。

  那你是怎么看待B站帶貨這件事情?

  我更愿意用“消費交易”去思考這個事,思考怎么釋放B站社區用戶的消費力。帶貨只是消費交易一種呈現方式,一旦說帶貨,大家容易想到其他內容平臺生意模式,很多人做業務又特別容易路徑依賴。

  回到B站,首先,電商是規模生意,對這個事實要有清醒的認知。其次,商業數據跟商業基建是基礎。缺乏這兩者討論電商,不僅為時過早,而且不切實際。第三,可以讓UP主在B站上的活躍、收入以及轉化消費的能力更強,這其實是一種多贏。

  你適合做什么,就應該做什么。基于現在B站的社區的價值,我傾向于選擇跟所有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在這個過程不僅會讓商業數據建立跟完善,同時幫助用戶建立消費心智的認知。

  當然我們自己也有一些閉環嘗試,比如做了5年的會員購業務。二次元人群在B站除了消費內容,社交互動以外,也會有IP衍生品消費需求。這個消費需求是在B站上產生,也需要我們提供給他們更完整的ACG(動漫、漫畫和電子游戲)消費場景鏈路去滿足。

  很多人認為開環電商不一定能有價格優勢,你怎么看?

  首先,閉環并不等于是價格優勢。影響價格優勢的,除了供應鏈以外,還有運營成本,履約,售后等各種因素。

  在我看來,一個業務能不能做起來主要有三點,第一是方向,第二是突破口,第三是節奏。

  對于一個業務來說,如果三點都能掌握的話,成功可能性就比較大了。而基于這三點,可預期范圍內的我們都不會做閉環。確實很多同行做這個很掙錢,但是還是要想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

  交易生態中心設立的出發點是?

  出發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是釋放消費需求,建立用戶在B站消費的心智。B站交易和消費場景需求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只有游戲人群、二次元人群、虛擬偶像人群等散點,對于女性用戶需求挖掘,對于UP主貨盤挖掘,還遠遠不夠。

  第二個是提升交易效率,體現決心積極擁抱行業伙伴。平臺提供一個單一流量入口,這種效率是有限的。交易整體的流量效率、產品鏈路和人群覆蓋上有待優化。

  第三個放大團隊能力:組織調整后,讓原來帶貨團隊、會員購團隊、電商平臺部合并一個體系,更聚力。

  這三四年過去之后,你覺得B站會有什么變化么?

  會變更強大。但是還是那個B站。

  “626”(B站周年慶)我跟UP主王老菊溝通,會發現伴隨著時間的變化,王老菊從一個比較少年氣的“憤怒青年”,變成了一個更有經營意識以及看待事物成熟的UP主。他唯一不變還在堅持產出優秀內容給大家。

  大概B站也會如此長大,也會繼續陪伴大家。

  UP主的成功是有賴于B站幫助?

  UP主的成功,內容才是核心競爭力,B站本身只提供內容平臺、基建服務和撮合交易的能力,讓UP主內容能夠更快地發布,讓UP主跟粉絲之間的互動更好,場景更多,如果與粉絲之間產生矛盾,更容易解決。

  如果把UP主成功僅歸功于B站,這是一種傲慢,也不符合事實。但UP主在B站生態以外會不會水土不服,也是有可能的。

  平臺跟創作者什么樣的關系會比較理想呢?

  好朋友。可以一直走下去,相互理解,聽懂對方。這可能就是B站的文化價值、底層邏輯和壁壘所在。

  如果StoryMode和B站的宏觀策略是一致的,那該怎么解釋StoryMode的B站特色?

  我們對于StoryMode的定義是,提供不同呈現方式產品工具給視頻創作者,加強他們與跟粉絲之間進行互動。

  B站內容和其他平臺相比,內容創作周期確實要長一點,如何在內容創作的過程中,保持跟粉絲活躍度和粘性,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比如說動態,就是給UP主提供一個可以通過文字和圖片與粉絲交互的地方。比如說直播,就是方便UP主可以通過直播跟粉絲進行交互。

  StoryMode的上線,本質上也是相同的邏輯。這并不是B站獨有的行為,其實Youtube也提供了“StoryMode”(即短視頻產品shorts),很多比較大的Youtuber也在使用shorts跟粉絲交互和互動,因為更友好、更方便。

  但這些Youtuber也很清楚自己必須繼續創作比原來更好的作品才能持續發展下去,而不是僅僅依靠更多的交互。對于UP主來說,也是一樣的。

  StoryMode的發展符合公司的期待么?

  我們還有不小的優化空間,從策略、模型、到用戶溝通上。

  大家對于StoryMode的爭議,其實核心問題在于擔心B站會不會放棄專業屬性,放棄深度內容創作者。事實上,我們在算法端早就把時長作為一個核心衡量標準。

  StoryMode會承擔商業化壓力么?

  StoryMode出現并不是因為廣告。但StoryMode上線后,肯定對廣告變現效率有提升。

  后續也會在生態體驗以及商業化一并思考。

  商業化會對UP主環境產生影響么?

  每一個創作者,他都是要經歷成長的。在過程當中,平臺要堅守自己的社區定位,不能坑蒙拐騙,創作者自己會慢慢接受和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商業價值。最終在時間周期里我們會一起收獲正反饋。

  你怎么看最近對于B站UP主收入的一些討論?

  我想分享一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UP主人均收入同比增長25.4%。超過158萬UP主在B站上獲得收入,同比增長40%。可商業化的UP主人數同比增長32%。

  但B站為什么會陷入UP主掙不到錢的爭議,我個人覺得有兩點:

  第一,大家對B站的關注一直都很高。跨年晚會“破圈”的時候,雖然超預期,但媒體還是把結果放大,這就是B站的正向化的效應。同樣的,在B站遭遇到一些小問題的時候,也會被負向地放大。

  這就需要我們一直保持清醒,就是外界說我很好的時候也沒有很好,說我很壞的時候也沒有很壞,最終還是得自己知道節奏。

  第二,B站也受到了整個廣告行業的影響。當整個廣告行業增速放緩的時候,B站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但是我依舊相信B站商業空間很大。

  對于花火(B站商單平臺),B站未來會有哪些改變和優化么?

  主要是增加廣告主商機,提供優質體驗跟服務,確保資金安全性。

  第一,花火平臺增加了更多的商機,選擇越多,契合越高,效率更高。

  第二,合作服務標準化,避免出現模糊的創意帶來反復的修改,從而浪費廣告主和UP主的精力和時間。

  第三,廣告主體驗會變更好,比如說UP主跟客戶之間萬一產生沖突,那么花火能在平臺其中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后,縮短了UP主的提款時間,現在UP主商單的提款時間,直接提升到了T+1。

  B站怎么看簽約老UP主?

  這一點其實非常B站。

  B站本身是愛好者社區,一群情感濃度很高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間形成的情感鏈接,這可能就是我理解的B站壁壘。

  有感情很好,但因此很難談清楚生意又很不好。但我們不能只享受它的好,就不吃它的苦。

  我們做這件事沒有那么的理性,但確實很B站。

  是否擔心這種做法最終會影響老UP主自身的商業化能力?是否會低估了他們適應市場的能力?

  B站肯定不會提供一個很高的工資,最終目的,我們還是希望授之以漁。

  我們只是希望能夠給老UP主們一些過渡時間,給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有句老話是扶上馬送一程,送一程,又不是送兩程,送到底,我們還是需要這個過程。相比起其他平臺來說,B站會做得更多一點,更深一點,甚至是外部覺得沒有必要的事情。

  在加速商業化之后,你覺得員工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

  內容生態平臺的負責人都應該具備兩種能力,即工業化的能力,和商業化的能力。對于B站來說,可能會更難一點,還需要具備對內容的理解力。

  而員工需要具備所在崗位的扎實專業能力,以及沒有任何借口拿結果能力。

  B站所需要的內容化能力是指?

  對于內容化能力的要求,恰恰形成了B站的壁壘,不管是內容壁壘,圈層壁壘,還是社區壁壘,都是由內容化能力的同學逐漸構建的。

  因為內容要更觸達心靈,內容要跟人共情,其實是需要感性部分的。就像好電影肯定需要很有功力的導演去做的,需要跟觀眾之間有共情,牽動著觀眾的情緒。需要靠人抽象出來給算法策略去實現。

  怎么看B站這么多年的變化?

  B站從一個只有PC版的二次元愛好者網站,變成了一個涵蓋電腦,手機,電視等多個終端的青年內容社區;從一個只有十幾個愛好者的創業團隊,變成了一個上千人的互聯網公司;辦公地點從杭州居民樓,變成了上海辦公樓;現在,B站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965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94分鐘。

  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但是還有很多沒變的。

  B站依然是那個B站,那個堅持社區優先的B站,那個堅持優質內容的B站,那個堅持用戶鏈接的B站,那個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這里的B站。

  但是B站必須變得更強大。雖然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不被理解,我相信只有讓B站變得更強大,才可以繼續守護這里的人,才有能力堅守初心。

  相信時間可以給我們答案。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m.qgjzzl.cn/hangye/renwu/2023-08-30/13450.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