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阿里云劉偉光:降價是長期戰略,不是要跟友商打價格戰

  3月1日消息,阿里云在日前宣布全線下調云產品官網售價,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稱,這是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價,他用“兩個最、一個首次”來總結:歷史上參與產品范圍最大——100多款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受益群體最廣——數百萬新老用戶;首次讓利給客戶存量訂單的未履約部分。這次降價,距離上一次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降價”僅有10個月。

圖源:阿里云公眾號

  在戰略發布會后,阿里云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阿里云副總裁、公眾溝通部總經理張啟、阿里云商業管理部負責人胡曉博等高管做了一場閉門分享。

  在分享會中,劉偉光表示,阿里云降價其實是個長期戰略,不是要跟騰訊和華為打價格戰,阿里云瞄準的是72%的增量市場,是那些還沒有過接觸云的客戶。通過降價讓更多的用戶對云產生興趣,降低更多中小企業進入云的門檻,以短暫的收入損失去換今天看不到的增長前景。

  對于未來大模型對云商業化的影響,劉偉光認為,未來只有兩類公司,一類是基礎大模型公司,一類是層出不窮的AI應用公司。在未來,有資金、人才、場景能投入到大模型的公司非常少。目前中國有百模大戰,未來會變成十模大戰。

阿里云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圖源:阿里云視頻號

  以下是對話實錄(內容經摘編):

  為什么短短不到一年,一降再降?這次的最大規模降價與上次有什么區別?

  劉偉光:過去的降價并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云計算是極具規模效應的事業,我們希望隨著規模擴大,供應鏈能力、邊際效應以及自研體系都有不斷的提升。(兩次降價)區別在于這次想讓更多企業上云,因此產品覆蓋最廣;第二,相比于過去的降價,這次新老客戶都可以享受,而此前老客戶是不能享受降價的。

  這次對于降價對利潤的影響有沒有事先做過測算?

  張啟:上一季度我們的利潤增長非常好,因此我們在上次財報會上已經有一定的預告,即可以把利潤降下去,把更多的紅利回饋給市場和客戶。

  阿里云的降價不是短期的市場競爭戰術,而是基于它天然的商業模式決定了我們的降價。比如亞馬遜就曾多次降價。降價以把規模做大,是云計算商業模式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長期戰略。

  胡曉博:在云計算這個大的業務場景下,我們的資源通過技術優化,它的生命周期和使用效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們經過良好核算下,進行了這次的紅利釋放。我們一定不會做違背商業規律的事情,因此這次降價是經過詳細測算后得出的結論,造成的影響是可控的。

  降價短期會對營收產生什么影響?

  劉偉光:從數據上看短期一定會產生影響,但我們的降價其實是個長期戰略,不是要跟騰訊和華為打價格戰,我們瞄準的是72%的增量市場,是那些還沒有過接觸云的客戶。通過降價讓更多的用戶對云產生興趣,降低更多中小企業進入云的門檻,以短暫的收入損失去換今天看不到的增長前景。

  如何看待通義千問和其他大模型的競爭?

  劉偉光:云跟大模型的關系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云只為大模型提供算力,而是對大模型的結構優化、模型調動、訓練等等方面都有支持。我們對整個大模型的戰略判斷就是對外開放,讓更多企業在通義千問上調用、訓練自己的大模型。

  我們戰略決心很大,和一汽集團等大型企業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今天阿里云在通義千問上跟很多客戶的合作已經超過了市場上很多競爭公司。大模型是在幫助企業在他們的核心戰略上實現轉型,而且這個速度非常快,可能今年下半年將有非常多的客戶選擇通義千問。

  微軟是在大模型浪潮中獲得紅利較大的公司,阿里云獲得了哪些大模型的紅利?

  張啟:目前大模型公司,有一半都在阿里云上建立和訓練自己的模型。基于大模型的應用上,我們目前與一汽進行深入合作,并且已經落地應用。此外阿里自己的釘釘、妙鴨相機、全民舞王等App和應用都與阿里云的生態緊密結合。不光是手機,電腦終端廠商也在和阿里云合作。

  未來大模型對云的商業化會有怎樣的影響?

  劉偉光:整個市場來看,云一般是對大模型提供算力為主,這個模式只是第一階段。未來只有兩類公司,一類是基礎大模型公司,一類是層出不窮的AI應用公司。在未來,有資金、人才、場景能投入到大模型的公司非常少。目前中國有百模大戰,我認為未來會變成十模大戰。

  我們和大家一樣在AI大模型上沒有得到很多收益。但這只是一個初級階段。我們非常堅信AI驅動戰略,非常希望在云上推動推理、訓練,不斷優化技術架構,包括AI甚至會倒逼網絡架構的重塑。未來新收入一定會產生在云的大模型上,這在全球看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我們未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

  為什么中國企業上云的比例,底于美國和歐洲?

  劉偉光:在沒有云之前,中國很多行業和企業自持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重資產。這跟西方有很大差別。歐美等公司更多是將這部分外包,因此在上云時沒有我們這么重的負擔,這不僅是技術因素,還有歷史因素。

  另一方面是認知差距,目前上云的很多客戶還只認為云是服務器,更別說不上云的客戶。我們需要讓更多客戶認識到,云不只有服務器和算力功能,還有如AI等更高級的功能。今天,上云是非常重要的,一家企業在云上可以開發自己的企業應用。云是先進的生產力,代表著未來。

  阿里云靠什么和海外巨頭競爭?

  劉偉光:我們在海外只要能開數據中心,就一定在技術和法規上都有運營能力。未來我們是要和AWS、微軟云、谷歌云競爭的。在我們的優勢地區,不論在數據還是服務能力上,一定都會強于這些頭部公司。我們會提供差異化服務,幫助客戶規劃、設計、布局,這需要業務和云相應配合,只有貼身服務并了解客戶、了解業務戰略,才能實現差異化的服務能力,我們才有可能在海外競爭中拿到成果。

  相較于海外巨頭,為什么國內云廠商增速普遍較低?

  劉偉光:國內云計算處于初期的爬坡階段。市場上對云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許多人沒有認識到企業應選擇哪條路線。許多客戶仍然將云視為服務器資源,但云計算不僅僅是信息化的替代品,它帶來的價值遠不止于此。以前,我們主要聚焦于互聯網領域,深耕公共云。我們在其他市場的公共云戰略上并沒有太多關注,因此我們需要調整策略,希望公共云的戰略能夠覆蓋和滲透到更多領域。

  但我們仍然對市場保持樂觀。因為中國有2000萬的存量服務器,這些服務器散落在許多線下平臺。這些都是未來的重要增量,關鍵在于我們能否采取正確且快速的方法來實現市場增長。今天的降價和戰略調整,是我們重回高速增長軌道的重要舉措。

  公共云和私有云中,阿里云為什么選擇了公共云?

  張啟:目前美國有2100萬臺服務器,中國有2000萬臺,絕對規模相差不大。但公共云輸出占比上,美國有60%,中國僅有28%,在算力的利用效率上我們和成熟市場差距很大。

  造成這種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在國外,一家保險公司可以在云上每年花費幾百億人民幣,這幾乎接近阿里云的營收。今天在全世界其他市場,只要講云計算,大家默認就是公共云,但只有在國內市場,這個詞被太多人曲解。我們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有義務要傳達這個市場最基礎的概念。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m.qgjzzl.cn/hangye/renwu/2024-03-01/16120.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