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姚勁波:公司要將AI與場景進一步結合打造行業模型

3月8日消息,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在近日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的采訪。在訪談中,提及Sora,姚勁波直言,“幾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比當年互聯網革命還要更大的一次革命。AI一定、一定會像互聯網一樣再次點燃整個產業,點燃各行各業。”言談中,他難掩興奮:“我希望我們能夠深度參與其中。”
據了解,在這波AI浪潮火起來之前,58同城就成立了自己的AI Lab(實驗室)。這些年,具體到很多58同城的業務場景或環節都有AI的身影。姚勁波說,下一步,公司要將AI與場景進一步結合打造行業模型。比如,匹配工作的過程,找房子的服務流程等,都能實現與大模型的結合。
“(未來的)房產行業模型能智能到什么程度?它比這個經紀人對某些騙局的理解還要深,它對這個小區物業管理、區域周邊的了解,比任何一個經紀人都懂,它的回答比真人更嚴謹、更靠譜。反過頭來,一個找房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個分身。兩個AI助理互相之間能夠交互。”姚勁波說。
此外,姚勁波再次透露,58同城將來也有海外市場計劃,今年是其出海“元年”。
圖源:58同城官網
以下為對話內容實錄(有刪減):
《中國企業家》:今年是你第7年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姚勁波:今年確實感覺更不一樣了。我想很多企業都有同感。
過去一年,很多新名詞出現,比如人工智能、內循環、新質生產力,我們的朋友圈都被人工智能Sora刷屏了。加上現在國家在重視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總體來看,這一年真的充滿大的變化。對于今年的全國兩會,我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充滿期待。
《中國企業家》:你既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家龍頭企業的掌舵者。你對自己的雙重角色和使命有何理解?
姚勁波:能夠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我一開始還是很忐忑的,這是沉甸甸的責任。我要為這兩個群體代言,第一個是基層就業者,第二個是小微企業,尤其是在生活服務業打拼的大量小微企業,我要提出他們認可和期待的建議,最終幫助行業構建更好的發展環境。
7年過去,我非常感慨。如果真把我過去6年的建議打印出來,會發現每一個建議都有響應,而且高層很愿意支持落地。能夠產生這樣好的影響,我也很驕傲。
而且作為一個互聯網平臺企業從業者,可能我的視角會更宏觀和多面,這是我的優勢。我希望10年以后,我也可以很自豪地講,我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我為就業的最大化真的作出了我的貢獻。
《中國企業家》:今年全國兩會,你重點關注什么話題?
姚勁波:今年全國兩會,我100%肯定AI(人工智能)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人工智能本身是一個影響經濟的大變量,我相信未來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也會非常廣。中國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人工智能應用最深的場景。過去幾年,中國各行各業在科技和數據上有很多積累,他們都在擁抱人工智能。
《中國企業家》:對于人工智能,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姚勁波:還是最近Sora的“出圈”。這個春節過后,Sora不僅點燃了我們互聯網從業者的熱情,很多原來對技術并不那么感冒的人也被震撼了。我相信,不遠的將來,包括媒體、電影等內容制作服務行業都會被影響到。有些人很興奮,也有些人很恐慌。不管你喜不喜歡,它一定會到來。
我希望我們能夠深度參與其中,將業務與人工智能結合進來,給用戶提供更好體驗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比如匹配工作的過程,找房子的服務流程等,都能實現大模型的結合,而且是用很低的成本,讓所有的從業者,不管你是一個家政公司,還是一個二手車車商,或是一個房產經紀公司,或是你所在的企業要招聘,都能把人工智能結合進去,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最終實現智能化。
互聯網改變了大家找工作的模式。原來我們都是去線下參加招聘會,后來可以在手機上、在網上找工作,下一步,幫你找工作的人,可能是一個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的“人”。他能夠分析不同的城市區域分布,能夠理解這個崗位需要的技能,能夠根據你填的簡歷找到與你類似職業階段的人。
我們是非常興奮的。我想,人工智能一定、一定會像互聯網一樣,再次點燃整個產業,點燃各行各業。
《中國企業家》:就像你前不久所說的,在AI面前,互聯網企業都變成傳統行業了。
姚勁波:很多傳統行業比我們互聯網行業更關注科技的變化。前陣子參加一個活動,很多朋友來自傳統行業,私底下都在討論AI。
我恍惚中感覺,10年前大家都在討論互聯網,現在都在討論AI。其實,互聯網本身的發展已經足夠成熟了,下一個動力在哪里,大家都在探索。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行業,尤其是過去的傳統行業,都在探討怎樣跟AI更好地結合。
所以我也真的感慨,在AI面前,互聯網企業都變成傳統行業了。我覺得總有一天,所有的行業都會變成傳統行業,因為會有新的東西出現。我不是說失落,我是很興奮,因為有一個新的變量,一個新機會,正擺在所有人面前。
《中國企業家》:AI浪潮中,有機遇也有風險。在你看來,大家最普遍的興奮和焦慮點是什么?
姚勁波: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會同時夾雜著擔心和興奮這兩種情緒。他們擔心的是,會不會有負面的東西,傷害他們所在的行業和自己的價值,他的技能在AI時代是更邊緣化了甚至完全被替代,還是說會因為AI變得更重要?
興奮的是,幾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是一次比當年互聯網革命還要更大的革命。不管你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不管你是創業者,是企業老板,還是員工,這兩種情緒可能都會存在。
《中國企業家》:大家確實在反復思考,AI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甚至成了人類的主宰?
姚勁波:AI肯定會改變很多東西。如果說各行各業或者每個技能都能被預期會被AI大幅提效,那么很多重復性工作就不需要人來進行了。有點像當時蒸汽機的發明,很多紡織工被大規模的機械工業生產替代了,但我們每個人享受到的物質,比如穿的衣服反而更便宜,更觸手可及了。
不同崗位的可替代性不同,但有些崗位的貶值肉眼可見。越是處在這種行業中的人,越可能有危機感。
但如果你去擁抱新變化,擁抱新技能,動力也會不一樣,說不定在下一個時代,你會變得更好。在AI時代,到底是哪一批人,會最先掌握這個技術,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呢?我相信那些受影響最大的人可能會最先擁抱AI。
《中國企業家》:在AI層面,58的投入是怎樣的?
姚勁波:其實在AI火起來之前,我們就有自己的AI Lab。
這個AI實驗室不斷在場景里打磨,增強了用戶體驗和效率。在58的很多業務環節中,AI已經在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幾個行業模型。
比如房產行業模型,它能智能到什么程度?它比經紀人對某些片區的了解還要深,它對這個小區物業管理、區域周邊的了解比任何一個經紀人都深,它的回答比真人更嚴謹、更靠譜。
而這可能只是深度學習經紀人的一個分身。反過來,一個找房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個分身。兩個AI助理互相之間能夠交互,那么以后找工作、找房子就不會是那么麻煩的事情了。
我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夠看到這一天:AI大幅度改善交易兩端的連接效率,AI能夠讓這個社會上很多很復雜的事情變簡單。
不管你是租房,找工作,買二手車或者找保姆,都不會一想起來就頭痛。你只要跟AI助理描述清楚你的需求,就可以幫你把很多問題解決掉,我可以肯定,未來5年,最長10年,我們會看到這一天。
《中國企業家》:對于近期廣泛熱議的出海話題,你有何觀察?
姚勁波:所有企業都是追求增長的。只要能做到一定規模體量的企業,都是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而且你必須要有獨特優勢、效率極高你才能活著。這種優勢一旦在中國形成,一定具有國際競爭力。當國內產能增長進入存量階段后,所有企業都會把目光放到海外。
未來的出海不是單個企業出海,而是上下游一起。所以,就算出去了,你還是在跟你熟悉的平臺,如支付、物流、云廠等打交道。下一步,出海跟AI一定是整個社會的討論焦點,出海也會為更多企業家、更多年輕人創造一個新的可能。
《中國企業家》:對于出海過程中的未知因素,企業如何去考量?
姚勁波:你需要真正關注當地的文化。企業出海,出去的是你的經驗、你對行業的認知,還有你的管理,但你需要盡可能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本土化企業,要跟當地社會實現雙贏。一定程度上來講,很多中國人出去,在當地繼續競爭,也會讓彼此都發展得更快,更有競爭力。
《中國企業家》:在出海浪潮中,58希望占據什么位置?
姚勁波:我們將來也有海外市場計劃。我們相信,不管是過去十多年的積累還是行業認知,我們在海外都會有足夠的競爭力。
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關注老百姓的安居樂業,衣食住行,這些在每個國家是相通的。而且在中國,我們這個平臺是十多億用戶訓練的產物。出海的時候,我們也會尊重當地合作伙伴,通過一些更好的方式實現雙贏。今年會是我們的出海“元年”。
《中國企業家》:對于民營經濟,您當下最關注的是什么?
姚勁波: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尤其是有些新領域,比如新能源、AI,都需要民營經濟的創造力。
另外,就業也需要民營經濟。所以我覺得,大家對于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是有共識的。民營經濟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很多問題是周期性的,我很期待更多的鼓勵性政策出臺。
《中國企業家》:有企業家說,低谷期才會誕生偉大的公司。你對“穿越周期”怎么看?
姚勁波:我是經歷過經濟周期的。當時是在2008~2009年,融資特別困難,投資也停滯了。后來經過國家的大力調整,(周期低谷)很快就過去了。經濟有周期是正常的,也不是沒有好處。
第一,大環境突飛猛進的時候,什么企業都能融到錢,都能活著,但現在,行業集中度更高了。第二,你可以有時間去思考問題,思考生意的本質,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組織怎么打造和沉淀。
我不認為,過去那種不斷融資、翻倍增長、競爭極其慘烈的狀況就一定比今天更好,高峰和低谷都有生存之道,企業家要學會適配不同的模式,也要讓團隊接受這樣的模式。只要活著,等市場變好時,你就是那個做好準備的人。
《中國企業家》:回顧那段低谷的日子,最難熬的是什么?
姚勁波:融不到錢。那時候我們還是一個虧損的企業,沒有錢,沒辦法,靠自己解決問題,你要將自己變成一家盈利的企業,你要去反思,什么業務應該做,什么不該做,節奏怎么把控,員工怎么要求,管理如何極致。
當外界環境變化的時候,我們能影響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團隊,我們自己的心態,我們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天的運營,我們要抓好這些。
《中國企業家》:有時候,你會去想,你現在所經歷的周期比以往更難嗎?
姚勁波:企業家必須有信心,就是我要熬過去,要堅持過去等到黎明。
對長遠的中國經濟,對中國企業家和中國老百姓的創造力、勤奮,還有他們改變命運的努力,我從未懷疑過,我覺得中國一定會更好。如果拉長周期,未來5年、10年,一定會更好,這是我們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底氣。
《中國企業家》:過去一年,58同城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姚勁波: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的效率變高了。我們真的去極致反思,什么業務應該加大投入,什么業務不應該做了,什么部門應該是多少人,怎么協作。過去一年,我們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極致地去反思我們的內部管理和組織,去關注業務本質。
組織的變化是根本,是我們能夠適配存量環境、增長壓力、應對危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向內求”的結果。如果我們還是像過去一樣高速增長,也許這種反思或調整會慢得多。而且你在身處危機時做這種調整,所有的員工都會支持你,也不需要去動員。低谷也是企業調整的最好時機。
企業家就是要在不同的環境里面都能找到自己可控的變量,然后在這個變量里,做出最好的結果。往往就是危急時刻,才能區別一個一般的企業跟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個一般的企業家跟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很多時候,一個企業倒下,不是它不夠努力,不是它不夠聰明,而是它在遇到危機的時候,它的應對是什么,它能不能向內求,把組織打造好。一個好的組織,好的團隊,可以應對所有危機。
